首頁>社會>

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美國作家 羅森·瓦爾多·愛默森

佛說,善有善報,有因必有果,今日種善因,他日結善果。這在江蘇揚州的一男子身上完美展現了出來。

12月21日,江蘇揚州一位老人駕駛電動三輪車倒車時翻進河道中,村民看到後立即呼幫忙,一為男子聞訊趕來參與救人並報警。

在消防和民警的幫助下,老人被成功救起,這時男子才發現墜入河道的竟是自己父親。

網友紛紛稱讚,好人有好報,這家父親有德,兒子有善,才能有如此福報,無愧於心去幫忙,才有事後的慶幸。

助人為樂,積善成德

都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在這個無比現實的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冷漠來掩飾內心的熱情與善良,“助人為樂”四個字早已成為傳統,日漸式微。

也許是看過了世態炎涼,所以偶有如此事件,我們才覺得暖心。曾經的熱腸熱心,只是遇人不淑,所以才被自己冰凍。

農夫與蛇的故事,時時刻刻警示我們莫枉做好人。傳統的教育教導我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是為自己,為後人積福積德。

幫助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幫助他人,事無大小,但絕不是用來冷眼旁觀。

在權衡利害之中,儘自己綿薄之力,於己是小事,於他人來說如再造之恩。

前段時間,安徽阜陽一位單親媽媽帶著遺憾離世,留下年僅11歲的兒子,孩子生父自始至終都未曾出現,不少網友前去探望,潸然淚下。

給這個遺世的孩子送錢送物,給了他愛與鼓勵,讓他在歷經生離死別後,對這個世界依舊感到溫暖與友愛。

善心不分大小,給飢寒交迫的乞丐一個熱騰騰的饅頭,給衣衫襤褸的孩子一件溫暖的棉衣,給口渴難耐的路人一杯茶水,如此簡單而已。

助人要權衡,能力要相當

助人不分大小事,但一定要權衡利弊,是否在自身能力範圍之內,是否身體有條件允許,盲目救人,犧牲自己,確實不太理智。

學過緊急救援的路人,遇到突發疾病的老人,懂得救援方法,方能得救。

作為路人的我們,雖不懂如何施救,卻懂得撥打120叫來救護車,沒有冷嘲熱諷,便是一種行善之舉。

不會游泳的人去救落水的人,不是著急跳水就能救得了,弄不好,還會危及生命,雖心善,卻施救不當。

總結: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古人有施粥賑災,現代有捐款支教,無論哪個時代,助人為樂,我們始終牢記心頭,從未遺忘。

無論世界如何變幻,心底始終都存有一塊聖地,宣揚著助人為樂的美德。為別人點一盞燈,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我們自己。

事無大小,肯主動幫助你的人,對施以援手的人我們心存感激,世界沒有一條規定要求人必須善良,如有此舉,皆是內心的美德在促使。

雖無馬致遠《陳情高臥》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骨風情,但有“助人為樂”的現世情懷。

END

8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7旬老人尋找初戀,只為說聲謝謝,認他做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