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前幾天,“素媛案”主犯趙鬥淳刑滿釋放,昔日的惡魔再次回到人間。

更可怕的是,經評估趙鬥淳再次犯罪的機率高達76%。這讓很多韓國人不寒而慄,不少人都表示“不再敢讓自己的女兒、孫女單獨出門了。”

然而,惡魔又何止趙鬥淳一個。

就在今年年中,只有14歲的成都女孩祝小小,從11樓一躍而下,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花季,本該是女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可祝小小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

她的媽媽,揭開了隱藏的真相。

2019年,小小在網上認識了46歲的邱某,經過一段時間的熱聊後,兩人成了好友。

邱某剛開始總是給小小發紅包,在贏得了小小的信任後,開始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先是各種甜言蜜語,誘導年幼無知的小小拍攝下體照片、裸照和影片,傳送給他。然後便以此為籌碼,反過來要挾小小。

他不僅用照片逼迫這個未成年少女和自己發生性關係,還讓她介紹其他女同學給他,不然他就把照片公之於眾,讓小小在學校沒法做人。

無計可施的小小,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邱某操控,痛苦不堪的她,甚至還曾懷孕、墮胎。

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後,這個只有14歲的女孩,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然而她的痛苦和委屈卻無處宣洩,於是她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次看到這樣的悲劇發生,我的心裡都像有什麼東西在翻滾,難受又壓抑。

一邊好心疼受到傷害的孩子,不敢想象他們父母的悲痛;一邊痛恨那些壞人,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但是,除了這些臭名昭著的惡魔之外,還有一類隱藏得更深的壞人。

這些壞人,不一定如趙鬥淳般凶神惡煞;也不一定如邱某般急功近利;但正因為他們隱藏得更深,偽裝得更徹底,所以更容易讓人放鬆警惕。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孩子就會落入他們精心佈置的“溫柔陷阱”,甚至還沉溺其中。

電影《成長教育》,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帥氣多金的不一定是精英,

也可能是騙子

16歲的珍妮,出生在階級分明的英國,父親是普通職員,母親是家庭主婦。

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

為了讓女兒逆天改命、實現階級跨越,父母選擇把珍妮送進當地知名的女校,因為只有那樣,她才有可能衝榜牛津。

珍妮擁有著天使般的容貌,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幾乎每一科都是A+,老師對她也青睞有加。

她也非常熱愛藝術,喜歡大提琴,還參加了樂團。

但珍妮的父親卻不怎麼看好她學琴。

在他眼中,這個愛好費錢又耽誤學習時間,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在珍妮申請牛津時,提供些許助力。

一天,珍妮結束大提琴課後,照例在路邊等車回家。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潑大雨。

正當珍妮狼狽不堪時,一輛小轎車忽然停在了她面前。一個成熟的男人大衛跟她說: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我擔心你的大提琴被淋溼,我建議你把大提琴放在我車上。

就這樣,大衛載著珍妮的大提琴,緩緩地開著車子,陪珍妮一邊走、一邊聊天。

珍妮說起了自己上牛津的想法,跟大衛勾勒著自己理想的生活。

很快珍妮就到家了。短短的路程中,珍妮對眼前這個成熟、帥氣、風趣又體貼的男人倍生好感。

後來的一天,他們又在街頭重逢了,這次換珍妮主動上前打招呼。

大衛見到珍妮,喜出望外。

因為深知這個年齡的女孩受父母管束,所以大衛主動提出到珍妮家去見她的父母。

看演唱會的日子到了,珍妮精心裝扮了一番,準備出門,卻遭到父親的阻攔。正在兩人爭執不下之時,大衛如同救兵一般到訪。

看著眼前西裝筆挺、談吐優雅的大衛,珍妮的父母一反常態地答應了。

珍妮跟著大衛來到音樂會,她見到了大衛的朋友,他們同樣是富有的“上流人”,華服加身、出入高檔餐廳,調笑之間盡顯文藝與尊貴。

珍妮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吸引,她的內心此刻也在嚮往著什麼。回到家,她看到深夜還在忙碌的母親,忽然一陣失落。

白天,珍妮依舊如往常上學,唯一不同的是,她在學習之外,見到了更廣闊的的天地。

她把自己的見聞講給同學和閨蜜,得到了眾人的追捧。

同伴的好奇和羨慕,讓珍妮更渴望進入大衛帶給她的世界。

她越來越頻繁地和大衛約會,大衛也能看穿珍妮的心思,帶她出入高階私人聚會,走進拍賣行競拍古玩名畫。

一切的一切,都讓這個16歲女孩覺得新奇、大膽、有成就感,她貪戀著上流社會的流光溢彩。

而大衛也加緊了追求珍妮的腳步。他知道珍妮想上牛津大學,於是,他提議帶珍妮去牛津划船,但首先需要過珍妮父母那一關。

這一次,大衛有了新主意,他稱自己是牛津的畢業生,這次就是回去看望恩師,想順便替珍妮引薦一下。

珍妮的父親本來極力阻止,但聽到費用大衛全包,還能給女兒引薦導師,又心生動搖,最終同意了這次旅程。

來到牛津的珍妮,在學校的酒吧看到打扮土裡土氣的牛津學生,不僅有些失落,覺得自己曾經的夢想不過如此。

回到學校,珍妮因為成績下降被老師約談。看到名校畢業、容貌美麗的老師,她不禁質疑起為什麼要學習。

她趾高氣昂地對老師說:

名校畢業又怎樣,最後不也是在這裡當老師,讀空洞的作文,學習很枯燥、教書也很枯燥,跟這些無聊枯燥的日子比,我更想去高階餐廳吃飯、去聽音樂會、更想去享受快樂的生活。

她憤然從學校退學。

與此同時,大衛向珍妮求婚了。

她本來還在糾結,不知該怎麼辦。這時,父母的一番話,讓她下定了決心。

父親說:

讓她讀名校,也是為了拿到進入上層社會的入場券,最終也是為了可以過上入流的富貴生活。現在,既然大衛這個有錢人可以把一切都給你,那何苦還去讀牛津。

這天,珍妮全家準備和大衛一起去參加訂婚宴。

如果一切順利,珍妮或許已經成為有錢的闊太太,每天出入高檔餐廳、拍賣行,沒事聽聽音樂會、跟好姐妹約個下午茶。

但,生活從來不是瑪麗蘇電視劇,給灰姑娘水晶鞋的可能是王子,也可能是道貌岸然的騙子。

對珍妮來說,很不幸,大衛是後者。

你以為的人生捷徑,也許只是黃粱一夢

有人說,生命中所有的饋贈都暗自標好了價格,想要得到,就一定要付出代價。

珍妮,付出了她的代價。

其實,大衛的騙局早在他們從牛津回來的路上,就初露端倪,只是珍妮選擇了無視。

在驅車回家的路上,大衛和友人看到一處地處偏僻的別墅在售賣。

他們興致沖沖地下車去“看房”,珍妮也想跟著去,但被攔住了。

過了一會兒,大衛出來了,只是與去的時候兩手空空不同,這次他們帶回來一幅畫。

坐在後座的珍妮,聽著大衛和友人的對話,她這才明白,原來大衛並不是什麼上流精英,而是做著不可告人勾當的商人。

他和朋友經常佯裝是要買房的人,然後借看房之機,順手牽羊把屋主的字畫順走、拿去賣錢。

偷竊已經讓人不齒,但事情的糟糕程度,遠不止此。

大衛還是一個投機倒把、不擇手段的商人。

他利用白人老太太對黑人的厭惡,借幫助黑人介紹房子的機會,將黑人家庭引到白人的住所,間接“逼迫”白人低價賣房搬家。

而他則可以接手房子,低價買、高價賣,賺取差價,坐收漁翁之利。

得知真相的珍妮,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她氣急敗壞地拎著箱子離開,大衛追上來安慰她,然後把自己的這些行為美化為成年人都會做的“取捨”。

為了出入高階會所、音樂會、拍賣會,他必須賺錢,這只是方式的問題。

珍妮在大衛的安慰下,破涕為笑。

與其說珍妮原諒了大衛,不如說她為了奢華的生活,妥協了。

在她看來,讀牛津、學大提琴,都是為了過上有錢人的品質生活,走入高雅、講究的上流社會。

大衛讓她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她捨不得、也不甘心到手的一切就這麼溜走了。

所以,她退讓了。

之後,珍妮依舊和大衛打得火熱,他們還去了珍妮一直心心念唸的巴黎,感受這座城市的浪漫,也是在巴黎,珍妮把自己獻給了大衛。

因為,她覺得自己遇到了今生最愛自己、最瞭解自己的男人。

但美好的一切,都在訂婚宴的路上改變了。

珍妮無意中在車裡發現了大衛的信件,從落款的資訊中,她意識到大衛已經結婚了。她以為的最愛自己的男人,原來有家有室!

珍妮不能接受這樣的背叛,她跟大衛大吵一架。

她要求大衛跟自己的父母解釋,但等來的卻是大衛的懦弱離開和長久消失。

後來,珍妮從大衛友人那裡得知了大衛的住處,她忙不迭地去找大衛了斷,卻看到了迎面出門的女人和孩子。

女人看到珍妮,沒有說話便知來意,她一上來就問珍妮,“你沒懷孕吧,因為之前有過,不太好解決”。

聽到女人這麼說,珍妮這次徹底絕望了。

她終於明白,原來她對於大衛來說,不過是眾多的女伴之一,而非唯一。她以為的真愛,在對方眼裡,不過是成年人逢場作戲、各取所需的短暫歡愉。

悲憤交加的珍妮,變得很迷茫。

在看清大衛的真面目後,她開始重新考慮,或許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她來到老師的家,想要請求老師幫助自己。

當她走進老師的家,看到滿屋子的書和擺放的鋼琴,她幡然醒悟:

優雅從來不是進出高檔會所、不是脫口而出的法文、不是揮金如土的拍賣會。

它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融入骨子裡、血液裡的高貴。

她為自己當初的膚淺和無知而羞愧,也誠懇地希望老師能夠幫她重回正軌。

接下來的一年,雖然難熬,但在老師的幫助下,珍妮終不負自己,考入了牛津。

而她與大衛那段荒唐的過往,也成為了埋藏在她心底的秘密,屬於少女成長的秘密。

一切的不幸,都有跡可循

珍妮是不幸的。

因為,她在自己最美好的年華,遇見了大衛這樣善識人心、道貌岸然的“渣男”“偽君子”。

然而,她的不幸,更來自於家庭的功利主義教育。

珍妮的父母,從小隻顧著逼珍妮努力學習,卻從不關心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他們告訴珍妮,讀書就是為了進牛津、進牛津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卻從沒告訴珍妮,更好的生活是什麼呢?

幼小的珍妮,因為大提琴課的學費,被父親嘮叨;因為要花錢請家教補習,惹得父親勃然大怒。

在這個家裡,珍妮看到的是物質、金錢的匱乏,是父母對有錢人的殷勤、諂媚以及毫無原則的妥協。

母親被大衛的甜言蜜語說得心花怒放,父親對大衛多金精英的人設仰慕不已。

可以說,珍妮的父母在這場騙局中,不僅沒有憑藉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拉女兒一把,反倒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珍妮也非常懊惱不解,她曾在自己被騙後,對父母發出過這樣的靈魂拷問:

愚蠢的小女生總被迷人的年長男人誘惑,你們為什麼也一樣,為什麼不提醒我?

她的父母只是低下頭,一言不發。

或許直到那一刻,珍妮的父母,才意識到是自己被金錢矇蔽了雙眼,親手將女兒推向了深淵。

如果你有女兒,請告訴她…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一定會遇到荊棘。有些不過是阻礙前進的路障,但有些卻是能讓人跌至深淵的陷阱。

為了讓我們的女孩健康快樂的長大,我們一定要告訴她這3件事:

①享得了福,也要吃得了苦

生活有時候可以似蜜甜,但有時候也會比藥還苦。

有多大能力,就過多大的日子。

生活上貧苦些、節儉些,並不丟人。要知道,衣服乾淨保暖,就很美;飯菜營養吃飽,就是福。

就像名媛嚴幼韻,她出身名門,從小就錦衣玉食。但她出嫁沒幾年,就突逢外交官丈夫離世。

家裡沒有水,她就自己學著打;沒有吃的,她就學著種菜、養豬。把一路靠著自己的拼搏,讓一家人活了下來。

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點坎坷。

我們能做的,就是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和“不虛榮”的強大內心。

②美貌是一時的,能力才是一輩子的

美貌確實可以在女孩子年輕時給予助力,但並不是可以吃一輩子的紅利。

能夠走到最後、贏到最後的人,靠的都是實力。

但其實、在她清新的外表背後,是毋庸置疑的實力。

不管風吹日曬,都第一時間衝到新聞現場;多年的現場主持經驗,讓她可以5分鐘一鏡到底。

優雅的談吐,邏輯縝密的解說,才是她無可替代的真正原因。

我們要告訴孩子: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越容易失去。只用憑本事學的知識和能力,才是誰都拿不走的真實力。

曾有人問過董明珠一個問題:對一個女孩子來說,您覺得身價和外貌,哪個更重要?

董明珠答:我覺得兩個都不重要,自信、自立才重要。

因為,攀附他人得來的財富,不過是空中樓閣,它體現不了你的價值,也從未有一刻屬於你。

女孩子想要活得自由,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有安全感、有快樂、有尊嚴。

就像演員俞飛鴻所說:如果一個人總把自己依賴到另一個人身上,她最終只會覺得很累、很痛苦。

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快樂、健康、平安地長大;

希望她們都能避開成長路上的陷阱,不被所謂的“捷徑”所迷惑;

希望她們將來既有自己爭取幸福的實力,又有能承受苦難的心臟;

希望她們都能在一步步的奮鬥中,找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成為更好的自己。

川媽說說

生了大寶之後,就開始很擔心,他在長大過程中會遇到壞人。生了二寶之後,擔心就更多了。期待他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但心裡很清楚,再美好的世界也避免不了黑暗。

害怕他們會遇到窮兇極惡的壞人,擔心她會被披著羊皮的惡狼欺騙,總想教給他們儘可能多的防人之心、防人之術。但又擔心他們過早過多看到世界的險惡,無法再單純無憂無慮地生活,眼中的美好逐漸消失。

做父母真的好難,一直在兩難中平衡,尋找最適合的平衡點,保護孩子的善良又要幫助他準備好鋒芒。一直期待,我的孩子能如蘇軾所描繪的那般,“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在真實世界可能只是美好的願望。

10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一男子莫名稱“強姦犯”,事發當時還在外地,如今生活靠打臨工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