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陝西咸陽武功縣一村民家中火炕被村幹部用水泥封堵的事情引發爭議。對此,武功縣政府透過官方微博釋出《情況說明》稱,被封炕的兩戶村民是享受國家補貼的清潔取暖專案實施戶,為防止非清潔能源復燃,村幹部自行購置材料對火炕進行封堵,當地社群已責成該村村支書給群眾講清政策,在今後的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
當地政府的及時回覆、解釋,給了社會一個明白交代,很有必要,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但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能從此事中真正吸取教訓,反思並及時改正不恰當的工作方式。
影片截圖
封炕是為了“防止非清潔能源復燃”,在推行清潔取暖的大背景下,當地政府這個出發點沒有錯,但採取封炕這種方式,給人一種粗暴感,並不合適,這也是為何引起群眾反感,乃至形成一波輿情的原因。
與這次封炕事件類似的,還有這兩年發生在一些地方的“封灶事件”,雖然都是個例,最終也得到了妥善解決,但在涉及民眾切身利益問題上,這種強制的方法有百害而無一利。短期看似乎是完成了任務, 但從長遠來看,損害的不僅是當事百姓的權利,還有政府形象。
這些年,“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在農村基層逐漸推行,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大事,但好事得辦好,程式不正當、方式不合理,就很容易節外生枝,把好事辦成壞事。尤其越在基層,就越講究程式正當,方式方法。
群眾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消化需要時間,很多傳統的生活方式,比如做飯、取暖,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強迫他們接受,往往也會起到反作用,將“好經念歪”。
不過,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給基層也並不公平。一些基層幹部之所以採取這種“封炕”的舉措,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即便是一些基層幹部想給群眾接受轉變的時間,但上級並沒有給他們留出這些時間,這也是一些“好經”為何被“念歪”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層工作本就盤根錯節,千頭萬緒,對此,各級部門應當有相應的體恤之心,讓基層幹部有時間去探索基層治理之道,摸索如何與老百姓打交道,完善群眾利益表達的渠道與機制,推動基層治理走上協商化、法治化的軌道,將國家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落到老百姓心中。
此外,針對影片中村民說的“補貼不到位、用不起”的問題,雖然當地政府政府也做出相應的解釋說明,但也不妨以此為契機,深入全面調查一下,除了涉事兩戶,其他群眾是否存在“補貼不到位、用不起、補貼少”的情況,把工作做到前面,提前為群眾考慮,這也是“服務型政府”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