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扶不扶倒地老人一直是社會的一個痛點,也屢次成為社會公眾話題,這個問題常常引起社會大眾的激烈爭論,而每個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類似的事件,也會引起人們新的思考,到底該不該扶起倒地的老人?原本最簡單不過的助人為樂行為,卻因為怕被訛而要苦苦糾結。
當事女子帥黃玲透露當天正帶著兩名救助的孤兒去理髮遇到老人倒下後將其扶起,返程途中被老人家屬報警,其稱因此事委屈大哭,但不會改變助人初心,以後會注意保護自己。
“那段路是縣道,我們同行兩輛車,車速不快,經過剛好看到前面右邊有一老人,搖搖晃晃的,然後就自己倒了,前後就幾秒鐘。我們趕緊把車停在前面側邊,免得擋住其他路過車輛。”帥黃玲回憶稱,自己和同伴下車後立即跑過去問“爺爺,你怎麼了?”所幸老人被扶起後恢復了意識,稱自己不舒服,“當時老人還謝謝我們扶起他,後來他的鄰居和家屬過來了,我們解釋了情況,老人家也跟家屬說是自己摔倒的,我們把老人交給他家人就離開了。”
帥黃玲說,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天15時30分,就在他們帶著兩名孤兒理完髮準備返程時,“我接到了交警的電話,他們正在派出所檢視監控。”帥黃玲說,自己和同伴隨後主動配合警方調查,當著交警的面,“當時他們鄰居也幫我們解釋,但老人的家屬仍稱‘不清楚老人被撞倒還是自己倒下的’”。
帥黃玲稱當時被氣哭。據其瞭解,老人的兒媳給在縣城的兒子打電話稱老人不知道什麼原因摔倒,隨後老人兒子稱要趕回家,“但期間他兒子沒有露面。”她回憶到。
還好老人的鄰居家因為養蜂裝了監控,交警最後拿著監控影片給老人家屬看。
這件事在當地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那麼當發生老人倒地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大部分群眾都表示自己會去扶老人,但是會拿手機拍下事情以提供證據。做好事的人不一定指望被幫助者能夠知恩圖報,也不能恩將仇報。如果因為扶老人而付出巨大的代價,請問扶還是不扶?
記得有一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結尾一句給了我們行為準則上的答案:“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
面對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不想再去揣測這位老人是否故意“碰瓷”,也許很有可能是老人一時暈頭轉向判斷失誤!幸好附近監控影片和圍觀群眾還原了事實真相,還了扶人者清白。
可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監控攝像頭、手機錄影十分普及,面對摔倒的老人,筆者認為首先要取證,用手機錄下現場的影片,然後和路人一起把摔倒的老人扶起來。
那麼,如果這裡沒有監控影片呢?難道扶人者又要陷入一場無休止的糾紛中?那麼,好事該不該做?我們想答案是肯定的。面對危難,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或許,你的善舉會被誤解!至少,我們良心上有一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