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正是青春洋溢的時期,我們會用最美好的詞彙來形容這如花一樣的年紀,有誰會在14歲的時候想到“輕生”“自殺”這樣的字眼呢?但悲劇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
前陣子,某小區發生了一起墜樓事件,墜樓的是一名14歲的少年,剛上初一,經調查,是自己從31樓跳下來的,不幸身亡。
男孩的母親痛不欲生,後悔莫及。原來,是因為男孩一直在玩手機,而作業沒有按時完成,於是母子倆就此產生了爭執,母親一氣之下撕毀了男孩的作業。當時,母親急著要送大女兒上學,沒顧得上安撫男孩的情緒就離開了。
父親在房內睡覺,對母子爭執的事兒並不知情。誰知道母親剛離開家,男孩就一時想不開,從31樓的走廊上跳了下來。母親怎麼也想不到,孩子能這麼輕易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事件曝光後,很多網友認為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大、抗壓能力弱,只因為小小的爭執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但其實據調查,很多成年人在小的時候都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孩子們生性敏感,有的孩子自我調節能力強,面對指責甚至是打罵這種壓力能自行發洩,然後緩過來。但有些孩子自我調節能力差,面對壓力時,無法自我安慰或排解,很容易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精神上富養孩子,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如今物質條件上去了,很多家庭選擇在物質上給予孩子滿足,但卻忘了比起物質上的富有,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富有。
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簡單,也很脆弱。我們應該多換位思考下他們的感受,多聽聽他們的心聲。除了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外,可以多瞭解一下孩子的生活,比如在學校過得開不開心,和哪些好朋友,有沒有討厭的人等等,幫助孩子排解困難、挫折,鼓勵他們奮勇前進,這樣,孩子們才能茁壯成長。
像上文所述的悲劇中,男孩就是因為和母親缺乏有效溝通,讓孩子感到絕望,選擇走向了不歸路。如果母親能在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能在壓力中越挫越勇,那麼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了。
如何引導孩子越挫越勇?1.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與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告訴他怎麼處理,不如啟發他透過思考來戰勝困難。他可能無法一下找到解決方法,但家長可以透過引導的方式,鼓勵孩子往你所指引的方向思考。當他找到正確方法的時候,既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他樹立起自己處理問題的信心。
2.多說一些鼓勵的話
我們都喜歡聽表揚和肯定,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如果父母想讓孩子達到一個成績或是完成一件任務,那麼一句鼓勵的話可能比打罵、諷刺孩子的效果好得多。比如孩子算錯了題,家長說一句“那麼聰明的小孩,這麼粗心大意麼,你再想想”比“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都算錯”要好得多。
3.適時必需的推動
給孩子制定既定目標,鼓勵孩子堅持學習、反覆練習,讓孩子知道家長對他的預期。即便中途遇到困難,也要求他堅定的執行。這樣適時的推動,可以讓孩子朝著目標努力奮鬥。
歪媽結語:
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就會有什麼樣的心態。作為家長的我們,對於孩子的預期不應該是你必須跑得最快,必須要得第一名,而是讓孩子在摔倒的時候,能有站起來繼續向前衝的勇氣。讓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他們樂觀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認為可以怎麼引導孩子,讓他們越挫越勇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