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新聞,浙江杭州一位老人因為在照顧孫子的問題上與家人存在意見分歧,大媽心生委屈,一時想不開,爬上小區16樓樓頂欲跳樓輕生。
大媽委屈是因為自己從四川千里迢迢來到杭州,幫兒子帶孩子。既當媽又當奶奶又做保姆還要受氣,經常被家人數落,於是大媽起了輕生的念頭,幸虧最終被及時救下才有驚無險。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老漂族已達1800萬人,近一半老人背井離鄉只為給子女做‘保姆’。
什麼叫老漂族呢?老了老了,還在漂泊,是謂“老漂”。
中國老人或為
全世界最辛苦的老人
吳阿姨,65歲,在家帶娃病倒了。
前幾天,吳阿姨家裡來電,說老伴在農地裡幹活摔了一跤,情況不太好。
擔心老伴的吳阿姨就跟女婿女兒商量,想回家一段時間,照顧老伴,等老伴身體好了再回來帶外孫。
本以為女婿女兒會贊成,誰知道兩人坐在沙發上沉默不語。
過了很長時間,女兒說了這麼一句話:
“媽,你看安安還小離不開你,再說爸那邊有大哥和嫂子照顧呢,你就別太擔心了,再說你這一走,安安該怎麼辦啊?”
吳阿姨,生了一男一女,別人說她是個有福的命,兒女都湊成個好字。
只有吳阿姨心裡清楚,她這些年,為了子女吃了多少苦。
終於熬到兒子成家,女兒嫁人,吳阿姨想著以後能安享晚年了,誰知道沒過多久兒媳就傳來喜訊,隨後孫子出生了。
由於兒子和兒媳要上班,所以帶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吳阿姨身上。
吳阿姨本想著將孫子帶到上幼兒園就和老伴去遊玩。
正準備和老伴商量出去玩的吳阿姨,又接到一通喜訊電話,女兒懷孕了!
女兒在電話中哭訴,婆婆不幫她帶孩子,如果不幫她帶只能自己帶,可是她不願意。
聽到女兒的哭聲,吳阿姨心如刀割,明白帶娃對一個女人意味著什麼?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熬不完的夜和吃不完的苦,有可能還會惹來物件的嫌棄。
心繫女兒的吳阿姨只能放棄旅遊的計劃,隻身來到女兒的家心甘情願為女兒帶娃。
其實不管在女兒家還是在兒子家,吳阿姨都待不習慣。
左鄰右舍都不認識,這座城市無比陌生。
現如今,她想家了,想老伴了,可是不能回家啊,小外孫還這麼小離不開她。
於是吳阿姨整日茶不思飯不想,思慮成疾病倒了!
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吳阿姨不禁苦笑,原來她一直就是這座城市的“編外人員”,連醫保她都無法報銷。
最後,為了省錢吳阿姨只能去小診所看病。
一輩子沒有漂泊過,臨老了卻為了子女開始漂泊的生活。
為了支援兒女事業,照顧第三代離鄉背井,去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
孩子在哪,老人就“漂”到哪。
但幫忙帶孩子,得到的全是感激嗎?
因育兒矛盾鬧翻的不在少數。
上怕子女的挑剔指責,下怕孩子照顧不周到。
老人帶娃,壓力並不比年輕人少!
我是奶奶,不是傭人!
我們小區裡有一位奶奶深受小區裡帶娃寶媽的尊敬。
這位奶奶帶孫子帶的仔細,思想還緊跟潮流,自學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
一些沒有帶娃經驗的寶媽們遇到點什麼問題也都喜歡向她討教。
但前兩天這位奶奶卻偷偷的在小區涼亭裡哭。
平時兒子兒媳工作比較辛苦,所以為了體貼他們自己是又帶孩子,還要給兒子兒媳做飯。
可是因為長期帶孩子加上變天,那天自己的頸椎腰椎病又犯了,頭暈噁心,腰也直不起來,所以下午沒有按時做飯。
沒想到平時跟自己一條心的孫子竟然指著自己的鼻子問,你怎麼還不去做飯?
而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的兒媳婦不僅沒有指責孫子,反而還站在孫子一邊陰陽怪氣的數落自己。
奶奶忍不住了,非常生氣的說:“我是孩子的奶奶,不是傭人。”於是摔門而出。
把孩子從小拉扯大,老人化身24小時保姆,兌奶粉、換尿布、哄孩子……
白天吃喝拉撒照顧好,晚上常常是眼還沒合上,孩子又醒了要換尿布了。
平時還要擔驚受怕,生怕孩子生了病,受到子女的發難:好好的孩子,怎麼生病了?
那對於老人的付出,子女又是怎麼看的呢?
“沒辦法”是最多的回答,工作忙起來,孩子照顧不了,請不起保姆,只能找父母。
網上的一句調侃,既扎心又真實:“父母簡直是最忠誠的免費保姆”
除此之外,很多子女還在一邊依賴又一邊嫌棄。
我們常常聽到年輕人吐槽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這些人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應該由自己教育;
孩子是衝著自己來的,而不是衝著父母來的。
老人,只是心疼子女,幫子女的忙而已。
不是應該應分。
羅曼羅蘭說:
真正愛的人沒有什麼愛得多愛得少,他是把自己整個兒都給了他愛的人。
“只要為了我閨女,要我幹什麼都行。”
紀錄片裡的姥姥們,她們原本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唱戲,打籃球、跳廣場舞。
可是她們為了孩子的孩子,暫時擱置了所有的娛樂,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她們沒有一個熟人,也不敢自己外出,只能每天圍著灶臺和外孫打轉。
有時候跟女兒女婿抱怨一下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卻不被女兒理解:
“我們工作忙,這幾年就是我們最辛苦的時候,都一家人,幫忙分擔一下怎麼了?
難道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親情也這麼經不起考驗的嗎?”
於是老人們只能沉默地去適應去改變,去讓自己努力融入這個陌生的環境裡。
哪怕孩子們說的話,戳得人心窩裡發涼。
我們一句:沒時間,沒精力,成了把孩子送到老人懷裡的理由,卻根本沒有問過原來可以享受清閒生活的爸媽們到底願不願意。
60多歲的他們,還在拿手機去學育兒課程,參加早教課,為了幫女兒帶好娃,老人們努力讓自己跟上這個時代。
他們從來不在帶娃的時候看手機,滿心滿眼都是娃,不敢有一眼疏忽。
他們記性逐漸變差,但孩子每天要吃什麼顏色的營養片,卻從來都不會落下,不會弄錯。
他們陪孩子不厭其煩,一句話能重複教100遍,這種耐心,讓我們自愧不如。
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老人,就是我們前行路上幫我們負重的人。
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們才能安安心心上班,才能開開心心按月領回薪酬,也才能在心情鬱悶之際告假旅行。
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的身後,有老人在做我們堅強的後盾,幫我們帶孩子,幫我們照顧家庭。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個世上,如果還有無私的愛,我想那隻能是父母給予子女的。
他們也許並不懂怎麼表達愛,可他們卻捨得把自己整個人給了我們。
請好好珍惜,那個幫你帶孩子的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