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杭州一男孩玩網路遊戲被其舅舅發現遊戲等級過高(不充錢是達不到這個等級的)覺得不正常,一再追問之後才知道,該男孩偷偷用媽媽的手機轉了12萬元錢到自己的微信上用於網路遊戲的充值、虛擬裝備、虛擬幣打賞等,而且為了不讓媽媽發現,很熟練的刪除了轉賬記錄。被發現時,孩子已經花掉近11萬元。目前,孩子的父母正在找遊戲開發商交涉討回孩子花掉的這部分錢,遊戲開發商正在核實。
有的網友就說了,都是遊戲開發商的責任,必須退錢。遊戲開發商未對玩家年齡加以限制,即使有也不嚴格,孩子這麼小,自制力本來就差,這才會導致在遊戲誘惑力的驅使下毫無概念的花掉了這筆錢。還有的指出,孩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花這麼大一筆錢,超過了他的年齡、智力可以做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遊戲商要承擔較大的責任。
父母和遊戲開發商,究竟是誰的責任?
筆者認為兩者皆有:
一方面,遊戲開發商的責任。市面上的網路遊戲一大共同特點是要獲得更高的等級或裝備,必須要較長的線上時間或人民幣充值兩種途徑,這些都是使玩家沉迷遊戲不能自拔的誘因。為了購買虛擬裝備去偷去搶的,有在網咖玩遊戲幾天幾夜不休息後猝死的,還有為爭奪虛擬裝備而在現實中打架鬥毆甚至殺人致死的,而這些大都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因此,網路遊戲的確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國家應該出臺相應政策進行有效整治,避免“電子鴉片”對青少年的侵害。
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管理責任。這個熊孩子的父母也提到,自己平常做生意,對孩子的管教過於鬆散。正因為沒有用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情況不瞭解也未予以限制,使孩子沉迷其中,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李玫瑾曾說過,孩子的網癮就好比是個桶,網路遊戲就好比是導火索,如果桶裡是火藥,導火索一點就爆,即使沒有導火索,換成火柴、火把等也能把它點爆。而如果桶裡是空的,怎麼點也點不著。
那如何讓孩子防沉迷,這裡給父母一些建議:
1、留出陪伴孩子的時間。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管理。陪伴你就能瞭解到孩子的情緒、思想、變化等等,溝通就能探究孩子的內心。缺乏陪伴的孩子會感到不被重視而容易在網路中尋求自我,對真實世界缺乏愛心。
2、豐富孩子的生活。
不能僅僅只讓孩子學習,學音樂、繪畫、體育專案、旅遊等等都可讓他們的生活充實起來,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增強社會融入感和存在感,參加生活實踐讓孩子體會到甘難辛苦。
3、控制孩子網路遊戲時長。
孩子喜愛玩遊戲是天性,完全杜絕玩網遊不太現實,過度的限制會引起負面情緒。規定孩子游戲時長是有效管理網路成癮的重要因素。
4、千萬不要將玩網路遊戲作為孩子的獎勵。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表現好或者考試考出好的成績時獎勵孩子玩網路遊戲,這實際上是給孩子一種暗示,認為網路遊戲和美食一樣都是好的,好的表現就可以得到好的獎勵。
忠告:父母發現孩子有玩網遊的不良趨勢,一定要儘早干預,一旦晚了後悔可就來不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