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2019年已過一大半,本篇接續上篇介紹下秋冬季節的節氣與養生的問題,主要介紹小雪(11月22或23日)講起,大雪(12月7日或8日),以及冬至(12月21-23日),過完冬至,在陽曆上也就進入2020年了。

一、小雪

小雪,每年公曆,其實節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絡,也就是說,小雪節氣當天不一定真的下雪,只是預示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時應該注意:

第一,多食蘿蔔等當季食物。為什麼在這麼寒冷的季節需要吃降火食物,因為小雪節氣以後,北方室內已供暖,而室外寒冷。且人們穿得過於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並且在寒冷的日子裡,人們喜歡吃過於麻辣的食物,就容易生“內火”,誘發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裡多了的原因。

這個節氣裡,應多吃白蘿蔔、白菜等當季食物,不僅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氣、消食。還可喝些湯羹,如大骨冬瓜湯、黃氏枸杞雞湯、地瓜薑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滋補津液。

第二,要護頭部。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圍巾。“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所以這個節氣開始,一定要戴帽子,多穿衣服來禦寒。

四、大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很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大雪的到來預示著深冬的來臨。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往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 大雪時節需注意:

第一,食補得當,一年不受寒。有句俗話說:“大雪補得好,一年不受寒”。大雪時節,天寒地凍,人體為了儲存一定的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便產生更多的能量滿足機體的需要。。

所以,此時可以適當吃些牛肉、兔肉和羊肉等性溫的肉類,從而增強機體抗寒能力。

對於寒性體質的人,在烹飪這些肉類時,還可適當放些蔥、蒜、生薑、辣椒等食材,以提高食材功效。但對於容易上火的人來說,烹製這些肉類時,最好配上白蘿蔔,以預防上火。同時,還可以吃些核桃、黑芝麻、橘子等食品,也能補充機體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

第二,腳部保暖很重要。進入大雪節氣,天氣越來越涼,寒風蕭蕭,雪花飄飄,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出現大幅度降溫降雪天氣。此時若是保暖不當,咳嗽、感冒就會惹禍上身。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而且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極易使人體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寒天時,腳部保暖尤應加強,對於手腳冰涼的人猶需注意。

五、冬至

冬至,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表示一年進入最後的階段,在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相應地,日照也最短。此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距離北半球最遠。

冬至對應《周易》的《復》卦,一陽來複,雖然天氣仍十分寒冷,但此時陽氣開始慢慢迴歸,所以持守陽氣猶為重要,冬至時節需注意:

第一,食補仍是重中之重。諺語說:“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時節,人們食慾大增,腸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食材的功效。冬至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同時,要注意不偏食。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面板乾裂等症狀,要補充維生素,建議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不可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否則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

第二,運動宜動中求靜。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尋求一種氣定神閒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運動方式都是很好的選擇,而不宜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總之,秋冬季養生多注意保暖,適度進補,運動事宜,多晒太陽,保持好的心情,就可以順利的度過年底的這幾個月了,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順遂哦。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花2500元辦卡返利4千?三人集資詐騙20餘萬終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