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到了,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又可以滿懷期待地看聖誕樹、等待聖誕老人的禮物!
然而,最近幾年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聖誕節的氣息越來越冷淡,特別是2020年,街上一點聖誕節氛圍都沒有。
若是換做往常,各大商家店鋪的門口都會擺上聖誕樹,窗戶上也會貼上聖誕老人的大頭像。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國人覺醒了繼承傳統節日、抵制洋節的觀念?
高校抵制、地區禁止,“洋節”遭遇空前清冷,我們該不該過聖誕節?
其實,聖誕節在我國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某種意義來說,它可能僅次於春節、元宵節、國慶節、勞動節。
直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到這種想法不正確,這才出現了抵制行為,一旦有人過聖誕節,他們就會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前陣子,某名牌大學一位宿管大媽,在感恩節當天給同學們發禮物以示感謝,結果被學生舉報過“洋節”,最後阿姨公開表示道歉,承認自己好心做了壞事。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抵制學生過“洋節”,特別是一些具有國防性質的名校,恐怕在聖誕節買個平安果都會被“拖走”。
此外,河北廊坊、湖南衡陽等地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商家在聖誕節舉辦相關活動,路人也不能佔道狂歡。
聖誕節成為眾矢之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比較緊張,再加上傳統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沒有味道,人們擔心西方節日會取代傳統節日,這才出現目前現象。
聖誕節,對於商家店鋪而言,就是“雙十一”、“雙十二”的延續,他們可以透過促銷活動吸引顧客購買物品,從而賺取利益。
這也是聖誕節氛圍比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濃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中秋節只有月餅、端午節只有粽子,商品廣度遠不如聖誕節寬泛。
年輕人喜歡過聖誕節,並不代表他們喜歡這個節日,而是透過這個節日釋放工作壓力。
也就是說,他們過聖誕節只是喜歡這種儀式感,我們過春節、國慶節的儀式感只剩下了旅遊和放假,而聖誕節的儀式感就是聚餐、逛街。
那麼,我們可以過聖誕節嗎?網友們分成兩派,爭論不已。
支持者:我們應該過聖誕節!
理由1:聖誕節在過去是宗教節日,但是現在,它已經成為全球的狂歡日。
如果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那麼大家的蘋果手機、電腦上的微軟系統,也別用啊!
理由2:真正的民族強大不是抵制,而是包容!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不是最好的例子嗎?我們要堅持繼承傳統節日,也要接納外國文化啊。
理由3:梁宏達老師說過,愛國主義體現的是愛和自信,絕對不是自卑和恨意。又不是耶穌和聖誕老人發動的侵略戰爭,我們為什麼要牽涉到文化上面呢?
反對者:我們不應該過聖誕節
理由1:聖誕節的宗教氛圍太濃重,不是基督徒為什麼要過節?況且,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那麼多,沒必要湊熱鬧過聖誕節吧!
理由2:貿易戰、科技戰、文化戰,說到底就是文明之間的戰爭,受西方影響,慢慢忘記了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承,現在的年輕人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理由3:聖誕節又不是法定節日,也不放假,為什麼人們這樣激動?這會影響學生、上班族的效率吧?
況且,每年聖誕節的狂歡活動都會影響社會秩序,著實不應該支援!
話雖如此,我們應不應該陪孩子過聖誕節?每一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想法,兜媽先來談談自己的見解。
孩子過聖誕節有很大的好處:
①孩子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這是最基礎的科普,就算他們不過聖誕節,也要知道聖誕節的意義;
②孩子在瞭解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可以強化傳統節日的概念,這也是間接地弘揚傳統節日。
而在此過程中,他們還能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的快樂。
由此可見,孩子過不過“洋節”,遠比家長想象中重要。
兜媽寄語現在,許多家長陪孩子過聖誕節,就會被說成“崇洋媚外”,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只要家長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不忘記灌輸傳統節日,過聖誕節也不失為一種放鬆身心的方式。
今日話題:你陪孩子過聖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