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以來,區域性地區出現疫情小幅反彈的情況,這無疑為2021年的春運蒙上了一層霜,前陣子網上也突然冒出了“2021春運取消”的謠言,在被證實為假後,所有人都暗暗舒了口氣。
大概整個世界,只有中國人才能明白“回家過年”這四個字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在人潮擁擠的站口,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眼中都流露著歸鄉的期盼。
即便年味早已被時間越衝越淡,但每到此時,你我的心裡仍會泛起漣漪,這份漣漪最直觀指向的,就是親情二字。
在外漂泊的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陪伴在家人身邊了呢?
即將在2021年1月15日上映的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以最真實的方式還原了回家過年這一平凡卻又動人的儀式,於世界而言,你是渺小的存在,但於家人而言,你卻是整個世界。
代溝的理解障礙之下,包裹著厚重無言的深愛
《沒有過不去的年》還原了一家人過年時期最真實的狀態,對於每個背井離鄉的人來說,家人之間的熱乎氣兒是他每個難眠的長夜裡,最想念的味道。
但很奇怪的是,當你再一次鑽進這股熟悉的熱乎氣兒中時,又免不了為其煩惱。
電影中的吳剛飾演的中年編劇王自亮,在家中總是倍感“頭疼”,無論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但在母親眼裡,他好像永遠都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當王自亮在家裡埋頭工作時,母親總會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擾亂他的思緒,擔心兒子熬夜累壞了身體,母親端來了一鍋濃濃的雞湯,邊走邊碎碎念,還得親自看著王自亮喝下。
任王自亮敲擊的鍵盤再重,母親總有一萬種方式掩蓋過王自亮忙碌的聲響,做菜聲、嘮叨聲,混雜著母親無時不刻的關懷,王自亮早已聽得耳朵生繭。
兒女們生活中各自面對的困難事,是每個家庭不可抑制的離心力,讓他們不可避免疏遠了父母。
隨著年歲的增長,父母和孩子的地位差也在跟著陡然調轉,過去,我們向父母學習著如何認知世界,當父母一天天老去,他們倒更像是一群正在笨拙地模仿學習的孩子。
逐漸掌握話語權的我們,開始規定父母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就像王自亮一樣,用缺乏耐心的語氣叮囑母親如何吃藥,就像小時候父母對我們那般強勢。
然而這般的強勢,卻又反過來把親子關係推得更遠。
這其中的關係,表面上來看,是代溝帶來的理解障礙,但往深了細想,又何嘗不是因為缺乏溝通導致的情感障礙呢?
我們常常把不被父母理解掛在嘴邊,又是否認真思考過,父母到底要的是什麼?
就像這部電影裡的母親,她知道王自亮努力工作是為了要和遠在美國的妻子團聚,也明白兒子抓耳撓腮背後肩負的工作壓力,她心疼兒子,卻又對此無能為力,只得像小時候那般,用一個母親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照顧著兒子。
王自亮又何嘗不懂母親的良苦用心?只是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他只能把最親近的母親當成是情緒宣洩的出口。
《沒有過不去的年》直面親子關係裡最常見的衝突現實,也還原了成人世界裡的辛酸苦辣,用隱藏在深處的厚愛親情傳遞出了“迴歸”的情感主旨,小時候總想著快點長大離開這份嘮叨,當受盡生活摧殘之後,最想回到的卻是父母身邊,親情的力量,足以抖落滿身的風霜。
孩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父母的牽掛,藉著回家過年的契機,迴歸到追求幸福的初衷。
全員實力戲骨坐鎮,共同詮釋現實主義作品
《沒有過不去的年》除了傳遞出積極的價值觀和溫暖的現實關懷外,最讓人驚喜的部分,是主創人員的實力保障。
導演尹力,最擅長以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提煉出家庭、社會的本質。導演過的作品《張思德》《雲水謠》《鐵人》有口皆碑,尤其是《雲水謠》讓他一舉拿下了第26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
主演吳剛,在影視界耕耘多年後,終於憑藉《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爆紅出圈。
吳剛的戲路非常寬,可以是《破冰行動》中不怒自威的局長李維民,可以是《慶餘年》里老謀深算的陳萍萍,也可以是《媽閣是座城》中的敗家賭徒段凱文……吳剛總能憑藉精湛的演技,顛覆大眾對他的形象認知。同時,這也是吳剛和導演尹力的第二次合作,早在《鐵人》裡,吳剛把英雄王進喜演得惟妙惟肖。
飾演母親的吳彥姝,多次提名過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的最佳女配,80多歲的老太太能保持如此豐沛的演出狀態,簡直是奇蹟。
或許你不一定熟悉吳彥姝這個名字,但看到她的臉,你腦海中一定能浮現出她以往塑造的角色形象,《北京遇上西雅圖2》《你好,之華》《花椒之味》……吳彥姝早已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國民奶奶”。
2020年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生死離別,才愈發覺得更應該珍惜當下,《沒有過不去的年》緊扣2020這個特殊年份的主題,以迴歸家庭的方式帶給觀眾最簡單的溫暖,與此同時,電影也以小見大,用一個家庭的真實經歷來呈現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人們的生活變化,為時代畫像。
世間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路,2021年1月15日,不如就和最愛的人一起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沒有過不去的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