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市塑膠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正式對外發布。其實,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對外徵求意見了,這次是正式釋出,這也就意味著當2021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這個《行動計劃》就要正式實施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從今年年底開始,本市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都將在不同方面被要求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
我們的社會生活真的到了離不開塑膠製品的地步嗎?從目前看,貌似如此。我們去超市購物,除了帶環保袋子之外,很大程度上是離不開塑膠購物袋的,當然正規大超市裡還是可降解的,符合要求;去菜市場買菜吧,充斥著大量的一次性的購物袋,不用多想,一定是不可降解的、不達標的塑膠袋居多;去飯店吃飯,打包的時候,清一色的塑膠製品:燒餅之類的直接放進塑膠袋,其他的剩菜則是塑膠餐盒;快遞行業,一些衣服等軟包裝直接用的是灰不拉幾的低劣的塑膠袋,除此之外則是厚厚的塑膠膠帶;平時如果出差住酒店、民宿等地方,則是很多一次性的塑膠梳子、牙刷、洗髮液等等,如果說小牙刷還是不可或缺的話,那麼低劣的塑膠梳子的確沒有什麼必要;筆者小時候在農村種花生的時候離不開的則是塑膠地膜,為了讓農作物更早地生長;至於新聞中提到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行業, 那更是司空見慣的使用塑膠製品了……
其實塑膠製品自打剛開始被研製出來的時候,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無論是軍事還是民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然而,隨著人類的需求越來越大,技術門檻越來越低,不可降解的塑膠製品充斥著地球,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這個發展中的陣痛。大量的塑膠製品被拋棄在海洋、土壤、山川、河流等等,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如果說我們平日看到的一些化工企業、造紙廠等直接排汙是赤裸裸地對土地河流的汙染,那麼這個塑膠製品則是看不見的、級別一點也不低的汙染。曾經不是有研究發現,有的深海里的魚類,肚子里居然充斥著塑膠製品嗎?
自從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被我們黨中央提到了重中之重的高度,作為“五位一體”的格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且需要看到效果的。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可能大家在五一、國慶等黃金週沒有出去遊玩,在以往幾年的“黃金週”假期新聞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話題就是“文明出遊”,而在“文明出遊”的話題中,那些亂扔礦泉水瓶、廚餘垃圾的現象總是會引起大家的討論。很多充斥與泰山、黃山、長城等名勝古蹟的礦泉水瓶大煞風景,而且也給環衛工人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壓力。回到北京這個特大城市看,只要有人稍微不注意,那麼塑膠的泛濫將會一發不可收拾,也將給這個城市的衛生和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首都北京必須率先垂範,發揮首善之區的表率作用。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一輪“限塑令”從10個方面提出了本市治理塑膠汙染的具體要求,主要聚焦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嚴控一次性塑膠製品向自然環境洩露。我們期待著這次“限塑令”能真正與八年前的限塑舉措有“質”的飛躍,在結果上也有“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