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絕望與希望中的男方家庭是這場謊言中的最大受害者。
這家人看起來演技高明:
比如說事發之後,明明是蔡某殺的人,但卻先反客為主,以獲得溝通中的優勢地位:
17日上午,王嘉去了蔡某家,見到蔡某身上並沒有什麼傷。劉女士回憶,蔡某還讓王嘉轉告她,只要讓張宇回家後去蔡家道歉,張宇和小蔡還可以好好相處。
再比如進行暗示,埋下心理的錨:
小蔡當時則在電話中告訴劉女士,“登入QQ,如果QQ頭像亮著,就證明張宇線上。”
甚至倒打一耙:
劉某說還想找我算賬呢,說我孩子把小蔡拐跑到外地,說帶走就帶走,說不要就不要,使得自己女兒現在整天又哭又笑的,受到了刺激。
但是他們演出的物件是一個母親,一個對自己的小孩無比熟悉的母親。無論這家人演戲多麼逼真,其實男孩的母親已經早就預感到孩子已經遇害。
2017年1月18日,清河門公安分局接到群眾劉某報案,稱其子張某某失蹤,並懷疑張某某很有可能是被其女朋友的父親蔡某某殺害。
這位劉某便是受害者的母親,她很早就報案了,在她的心理,她的孩子大機率已經遭遇不測了。
三年時間為何連回家一趟都做不到?為何電話當中總沒有聲音?為何電話總是關機?諸如此類問題一經分析,就知道蔡某論述的邏輯經不起推敲。明明理性告訴她,孩子大機率已經遇害,但是內心仍舊保留著一點希望——萬一活著呢?正是這份希望與絕望的掙扎,讓這位母親備受煎熬,在每一個夜裡輾轉反側。甚至在心底裡,她是願意接受蔡某一家的說辭的,願意配合他們演出的,只要孩子還活著,只要還有希望。這種處境,換位思考,得多難受。
有時謊言最可怕的不是它掩蓋了真相,而是它無法永遠掩蓋真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