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這對家長對社會就是一個警示,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一審12月25日開庭,並將擇期宣判。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吳謝宇在2015年上半年產生殺害母親謝天琴(被害人,歿年48歲)之念,網購刀具等作案工具後,於7月10日在家中將謝天琴殺害。作案後,吳謝宇謊稱謝天琴出國陪同其交流學習,騙取親友錢款共計144萬元予以揮霍。為逃避抓捕,吳謝宇先後向他人購買10餘張身份證件。2019年4月,吳謝宇被抓獲歸案。

目前還不確定這一案子,最終將如何裁定。從故意殺人、鉅額詐騙和證件買賣來看,數罪併罰肯定是死罪。但公訴機關認為吳謝宇到案後認罪態度良好,建議法官從輕判決;還有受害人,也就是被他騙了鉅額財產的他的舅舅以及他父親的朋友都選擇了諒解,所以最終判決也可能是重罪,但或免於一死。

無論如何,一個看上去優秀的、高智商的孩子,為什麼走向了這一步?從他的敘述來看,父親的病逝、母親的悲痛,給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使他有了想結束母親生命,自己跟著一塊兒自殺的想法。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荒唐,但這荒唐的背後值得深思。

第一,他是一個高智商的孩子;第二,因為高智商,所以他會自以為是;第三,在這種自以為是的心理之下,他就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當成是正確的、理所應當的。而且在這樣的心理之下,他不會向別人求助,或者說不屑於向外界求助,因為他覺得外人根本不如自己……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之下,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牛角尖。

如果他把內心的想法告訴母親,甚至告訴朋友——如果他有朋友的話,這一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了。但是,他沒有形成這樣的心理,這樣的認識。

很多時候,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了他們的成長心理,甚至還會因為孩子成績好,然後就對他們無原則地誇讚,進而使其養成那種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徵。如果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產生極端想法可能還好些,一旦有了,其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吳謝宇殺害母親的手段一點都不高明,如果說有什麼特別的點,那就是他表現得非常冷靜,而這種冷靜恰恰是長期以來自以為是的心理形成的一種反應。此外,他之所以能夠騙取周圍人的信任,願意大額給錢,毫不懷疑,說白了就是對一個好孩子的信任。這種信任,顯然來自於對他學習成績好、名校高材生的判斷。

所以,這對家長對社會就是一個警示。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因為心理健康是所有“0”前面的那個“1”。吳謝宇在法庭上說,他願意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我相信,這應該不是試圖免死的表演和藉口,而是他現在的醒悟。這種醒悟經歷,對所有孩子、所有父母都有很深的意義。因為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只不過在吳謝宇身上,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了罷了。

統籌:王攀

10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男兒有淚不輕彈:“我的女兒不是植物人,而是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