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圖據水印

近日,貴陽的一人行道成功吸睛,被送上了熱搜。一段百餘米長、3米寬的人行道,被分隔出2米當停車場,僅留下1米左右供市民通行,極為不便。有市民朋友調侃:胖一點的走路都要“打架”。

當地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出發點不能說不對,甚至可以說是出於一番好意,為車主解決臨時停車難的問題。但未曾想,好心卻把事辦砸了,按下葫蘆浮起瓢。絕大多數市民不買賬,讓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原因何在?簡單點說,就是源於拍腦袋決策,脫離了實際。停車場要佔用人行道,動工前有沒有到現場調研?有沒有聽聽市民的意見?出現目前拆除還原的局面,還是說明改道前的功課做得不足,不然就不會出現群體吐槽的情況。留一條僅1米寬的人行道,現在被證實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其實,有關部門想要把好事辦好,最重要的就是多聽意見,把準備工作做足,把方案做得更細緻更人性化,做到充分尊重民意。誠若如此,一些市政工程建建停停、磕磕碰碰的可能性就會降到最低。

更進一步說,“拍腦袋”工程最根本的癥結在於官本位思想作祟。因為每一個科學合理的市政專案都該經過調查分析,並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其適合實施,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一致的認可。而一些部門往往習慣於“我說了算”的思維,因為徵求民意的過程,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成本,不如腦袋一拍來得痛快。但如果一些專案決策忽略了徵集民意的程式,想當然決斷,只靠有關部門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搞決策,或聽幾個專家閉門“論證”,就難免出現決策成為“空中樓閣”,在實施過程中“瞎折騰”,由此引發民意的反彈、決策的反覆,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既丟面子也丟裡子。

固然,任何決策都難以十全十美。但最大程度地避免決策失誤,真正把好事辦好,首要就是把民生考量作為前提,確保決策科學化。對於老百姓來說,最期盼、最渴望的就是符合他們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強決策程式制度建設,堅持實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決策的公示、聽證制度,真正開門納諫,確保各項決策“接地氣”。

7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90歲老人三次取不出存款當場落淚,銀行讓老人證明“你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