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最近幾年,在小區裡邊或者學校當中,我們經常都能看到不少舊衣服回收箱,這些舊衣服回收大多都打著“愛心公益”的旗號。

當我們把不穿的舊衣服投進箱子當中,大概這個腦海當中會浮現出的就是遠方困境中的“陌生人燦爛的笑容。”

我們也都本能地認為這些舊衣服會被送往貧困地區,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舊衣服回收一開始是由公益組織來操作的,但是後來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個行業當中,這些企業的名字大多是“某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比如2014年7月,南京主城區開始試點投放舊衣服回收箱,江蘇某華環保科技作為首個在南京開展舊衣服回收的企業,設定了2000多個回收箱,佔據了南京舊衣服回收的半壁江山。

除了大公司壟斷回收,還有一批二手的衣服商販,他們活躍在各個小區當中,要麼在垃圾箱裡邊淘金,要麼上門收購,僅僅是在珠三角地區就有上萬個二手衣服商販。

由他們收集的二手衣服會被轉運到舊衣服分揀廠,這些衣服按照冬衣、夏衣和牛仔來分類,結實保暖的冬衣是貧困地區對於衣服最基本的需求。

像我們喜歡的時尚輕便的流行款反倒沒有什麼人要,所以在所有的舊衣服當中真正符合貧困地區需求的衣服只佔到10%到15%。

那麼跋山涉水來到了目的地是不是所有的衣服都能送到受捐人手上呢?並不是。

有一次,某公益組織運送了8大包衣服到了受捐的村子,每包大概20件,每個村民分到一個包裹,能夠挑出來穿的衣服也就兩三件,捐贈的成功率只有10%。

所以,我們從頭到尾來算,這個舊衣物從開始到最後捐贈的成功率只有0.1%,我們每產生一千件舊衣服,最後可能只有一件事真正送到了受捐人手裡。

所以,怎麼處理不適合捐贈的絕大部分的衣服,這才是舊衣服回收事業的關鍵,舊衣服分揀廠的工人們將能捐贈和不能捐贈的衣服分揀出來,不能捐贈的衣服交給下游處理。

比如破舊的牛仔褲、少了一隻的鞋子、脫線的毛衣、內衣褲,它們搖身一變成了拖把、毛絨玩具、隔熱板、隔音板等等,這是大多數回收衣物的最後歸宿。

還有一些繼續穿的夏衣會漂洋過海開始自己的新生,它們被打包賣給了非洲,價格大概是6000到7000塊錢一噸。

目前,非洲二手商品市場上基本都被來自中國的舊衣服給包圓了,去年一個旅遊博主在離家一萬多公里的肯亞發現了自己母校成都七中的校服披在了一個當地大哥的身上。

走在非洲的大街上,黑人穿著餓了麼或者美團T恤衫的場景也是隨處可見,中國的二手衣服在非洲大陸上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很不開心,他認為自己的愛心被商業利用了,其實這樣的吐槽並不成熟;橫跨大半個中國的物流,路況極差條件下的運輸,這都讓捐贈這件事的成本非常高。

2008年,為了向南方災區捐獻300萬件衣物,捐贈的總成本花了5000萬,平均一件衣服17塊錢,這還是大宗的集中捐贈,如果是小規模分散式的捐贈的成本會更高。

普通人的愛心純淨、樸素、不容褻瀆,但是你得知道要維繫這份愛心,並不純潔的商業必不可少。

所以,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純粹可言。

11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同為死刑犯,被槍斃前一刻,為何殺人犯很平靜,毒販則要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