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製出一個“勞榮枝仿妝”,豈是戲謔、玩鬧?只會無形中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造成傷害不分善惡而損及世風
類似於“勞榮枝仿妝”的事,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抗擊新冠肺炎之時,有人畫了“新冠病毒仿妝”,把抗疫當炒作噱頭;在反家暴聲潮一浪高過一浪時,有人模仿起了“家暴妝”,他人噩夢竟成“潮流”……凡此種種,無不是在挑戰社會大眾的審美、扭曲共識認同的價值、衝擊法律倫理的底線。妝容之美俗就在一筆之間,要麼互相愉悅要麼互相傷害。
訊息飛速傳遞的網路,極大地擴大了一件事情的影響力,尤其以微博熱搜的風靡為重要的轉折點。無論好壞,事無鉅細,人們熱衷於在茶餘飯後對各類訊息品頭論足。而網際網路中的“蹭熱度”現象也就順其自然地產生了。
熱度形成的原因很簡單,是人們愛湊熱鬧形成的群聚效應。人們愛湊熱鬧的秉性千百年來從來沒有改變,就像自私的本性。這種東西說不上好壞,因為它總客觀存在,人們也彷彿樂在其中,但當它被利用的時候就顯的有一絲絲可悲了。”買熱搜“的行為不就是人的好奇心被商業運作了麼,這不失為人性被利用的一個範例了。人們默默為熱搜買單時也消磨了一些無聊時光。
蹭熱度也是分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廣大的網民朋友在各大互動網站的發表的意見算得上是無意識的,因為此時的網友們並沒有要“蹭”的主觀意向,僅僅一吐口舌之快罷了。而一個小小的熱點,對各大自媒體運營朋友來說則是契機。如面相博主免不了對吳秀波的面相進行一番點評,占星師更要對波叔的星盤進行揭露。一個我喜愛的占星師說吳秀波盤內的天秤太重了,哈哈,這是天秤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嗎?明星之間的商業互吹其實也是互蹭熱度當事人樂此不疲,受眾照單全收,這就是蹭熱度的意義所在。
熱度就像一波浪潮,我們都身處一片海域裡,浪來了,你跳得高一點是應有之義,這樣你才會被看到。
跟不上熱點的媒體人,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媒體人。
亦或者是新鮮、獵奇、大尺度的內容,很大機率是這樣子,是優質內容的機率並不高,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那些無腦蹭熱度的人並不會考慮得那麼“周全”,在他們眼裡只有流量,然後就是各種作妖,經常刷抖音的人應該都會見過抖音是如何將一首歌帶火,然後再如何讓其走下神壇的。
而那些風靡一時、曇花一現的影片內容也大多都是這樣走下神壇的,在抖音火了的內容背後從來都不缺少一群無底線跟風蹭熱度的“媒體人”,也正是這群拙劣的模仿者讓許多使用者開始牴觸原作者辛苦創作出的內容,其中還不缺乏一些優質的內容,而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抖音則十分常見。
作為眾多抖音賬號運營中的一員,那些無底線蹭熱度的內容著實讓我感到噁心,這也是抖音被拉胯,被一些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我認為抖音在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的路上應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我也不敢自詡為良幣,我只不過是希望那些正在追逐良幣的人能繼續堅持下去,驅逐良幣的劣幣能更少一些,僅此而已。
流量為王的時代,果然這些所謂的網紅博主,為了博人眼球、騙取流量,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而且,縱橫古今中外,能讓人如此無底線、無道德地去追求的東西,也就只有名和利了。
資訊時代的“名和利”《評論家季刊》說:“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這是真的,但還不是全部真理。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而現在,在大網際網路時代,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說,網紅博主害怕沒有流量或者流量太少,就像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一樣,一旦有適當的流量,博主就大膽起來。
如果有10%的流量,它就保證到處被傳播;有20%的流量,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流量,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流量,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流量,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如果突破底線和道德原則能帶來流量,那麼它就會鼓勵突破底線和道德原則。如今的仿裝srf就是證明。
像這樣泯滅人性,毫無底線的直播事件,絕非孤例。 為了熱度,為了打賞。 主播們無所不用其極,透過各種突破常規的行為點燃觀眾情緒。網路直播有三類內容永遠點選量最高: 性、暴力和情感糾紛。 起初,也許一點小刺激就能吸引觀眾眼球。 但“刺激點”就像笑點,會在被滿足過程中不斷提高標準。 當水漲船高,每個人都為此不擇手段,“娛樂至死”的魔幻時代也宣告來臨。
人類的慾望,就像無底洞,永遠無法滿足。 一味追求刺激,終有一天我們將徹底淪為慾望的奴隸。 任由它不斷吞噬我們的價值觀、善意,甚至是智商。
每當遇到毀三觀的低俗事件,人們總會想到去指責內容製造者。 卻往往忽略了,網際網路的無底線內容,是作為一種“商品”販賣給觀眾的。 是觀眾參與到了直播過程,是觀眾付費購買了相關影片。 也同樣是觀眾,慫恿了主播。 他們才是煽動色情和暴力的始作俑者。 雖然某種程度上說,人類被感官刺激吸引是天性,獵奇也是天性。 但如果不管理好天性,任由各種低俗內容隨著網路無孔不入,甚至打入未成年人群體。
無底線的奪人眼球行為,就像一顆顆“毒瘤”。 不僅讓成年人變得浮躁、低俗、麻木。 長期以往,還會扭曲我們的年輕一代。 讓他們對低俗,黃暴等內容毫無免疫力,進而在生活中變得理所當然。 畢竟,在眼球經濟時代,沒有人是無辜的。
近年來,在網路的影響下,各種不良現象已經開始顯現。 不少未成年女孩打扮風俗化,在鏡頭前搔首弄姿。 無論哪種媒體,輸出的資訊,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都會對觀眾產生一定影響。 如果不傳達出正確的價值觀,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而丟棄內涵和原則。 再也做不出什麼健康美好的事情。 但我們更要清楚,媒體傳播的走向,和觀眾的喜好關係緊密。 買賣和殺害,相輔相成。所以,為了不讓我們和下一代一步步淪為慾望的附庸,要學會管理好慾望,必要時關進籠子裡,體現出人類作為高等動物所應該具有的自律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