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援鄂護士周國紅:向生命“硬核”喊話

2月12日,醫務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

周國紅,2020年最獨特的一抹“紅”。10個月前,她作為安徽援鄂醫療隊的一名隊員,因為防護服背後叮囑女兒好好學習的一句話而走紅。如今,她作為一名抗癌鬥士,因為向生命“硬核”喊話又紅了。

1

年初,武漢疫情告急,各地醫護人員“逆行”馳援。身為合肥市京東方醫院的一名護士,2月8日晚,剛剛結束晚班的周國紅接到了出征令。

她沒有絲毫猶豫,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組織信任我,選我出征,一切都抵不過我出征的決心。”她對擔心自己的女兒說:“你一直想讀武漢大學對不對?武漢現在生病了,如果我們不去治,將來你就沒有學校可以讀了。”

12月19日,在合肥市京東方醫院,周國紅準備藥品。

在抗疫一線,她擔任了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病人中心主任,是那裡所有患者的“大管家”。增配生活物資、改善硬體條件、進行心理疏導、開展文化建設……事無鉅細,周國紅像一隻不知疲倦的陀螺,圍繞在患者身邊,為他們解決生活難題。

12月19日,在合肥市京東方醫院,周國紅在病房工作。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為了便於相認,當時許多醫護人員都在防護服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而周國紅的防護服上除了名字,還有想對女兒說的話:@合肥四十五中陳彥然,認真寫作業!這句“硬核”喊話很快上了“熱搜”,網友紛紛喊話:“這下全國都在監督陳彥然同學學習了,加油!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透過新聞報道得知情況的武漢大學校長立即給陳彥然寫了一封公開信,勉勵她“刻苦學習,幾年後能夠如願‘常駐’珞珈山”。

2

3月8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宣佈休艙,周國紅和隊友們再次提交請戰書,轉戰到了武漢協和醫院的重症病區,直到3月27日返回安徽。讓她沒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除了鮮花和掌聲,還有一份甲狀腺癌的確診病歷單。其實,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周國紅曾經兩次暈倒,多次感覺不適,“感覺就像被人掐著脖子一樣難受。”

12月19日,在合肥市京東方醫院,周國紅在午休時間眺望窗外。

5月8日,周國紅進行了頸淋巴清掃和甲狀腺切除手術。手術前,她在手臂上寫下:“戰勝病魔,積極活著,回報社會,感恩大家。”

12月19日,在合肥市京東方醫院,周國紅向病房走去。

從耳後到前頸,周國紅的手術傷口長度足足有30釐米,因為牽扯到神經,胳膊幾乎抬不起來。一場康復訓練的“馬拉松”開始了:她雙手抓住鬆緊帶,盡力後仰抬脖子,“起初只能抬一點,唯一的信念就是要能抬頭看到天。後來我做到了,藍天白雲真美。”她把抬胳膊的訓練稱作“爬牆”,家裡的玻璃門上貼了一張身高表,她給自己劃上一行行小目標,“每天多努力一點,胳膊就能向上多爬一截。”

12月19日,在合肥市京東方醫院,周國紅在病房工作。

抗癌4個月後,周國紅簽訂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如果說我的人生一定要經歷這場浩劫,那我就活得更通透更自然一點。”

3

9月1日,女兒開學,階段治療結束的周國紅開工了。她重新回到京東方醫院的康復科,為患者做康復訓練。

有了患癌康復的經歷,周國紅更能與患者感同身受。每當遇到情緒低落的患者,她都會主動亮出脖子上的傷疤,用自己的抗癌經歷給患者打氣。

12月17日,周國紅在家上網。

她自豪地說:“我最堅強的時刻,恰恰是身體最黯淡的時候。”

從抗疫到抗癌,周國紅的2020年硬仗一場接著一場。然而在她看來,她付出了愛,也收穫了愛。同在方艙醫院工作的同事和曾經的患者一直掛念著她的健康,寄來湖北特產,送來思念、謝意與祝願。當慣了“甩手掌櫃”的丈夫開始學做家務,女兒也愈加乖巧懂事。

12月17日,周國紅在小區裡休息。

如今周國紅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陪女兒圓夢武漢大學、和家人一起旅行、隨時準備“逆行”再出發。

這是12月19日拍攝的周國紅(拼版照片)。

其實,女兒陳彥然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對她說的話:

“周國紅女士,請你認真與病魔鬥爭,請給我們好好活下去。”

揮別武漢,她又回到“紅區”

一身護士裝出現在鏡頭前,張碩依然戴著口罩,卻遮擋不住眉宇間散發出的青春朝氣。

1

如今,再回憶奔赴武漢支援的一幕幕,張碩眼中仍會閃爍淚花。

除夕夜,剛剛回到山東故鄉,來自單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的電話便響起。這是衝鋒的號角!

沒有猶豫,更來不及享受與家人難得團聚的歡愉,她立即重返工作崗位,剪去長髮,成為天津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

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拍攝的張碩(12月18日攝)。

“什麼都沒想,就是往前衝!”28歲的她,態度堅決,柔中帶剛。

初到定點醫院武鋼第二職工醫院,望著病床上一個個期盼的眼神,她的心裡挺不是滋味。

清“戰場”、劃區域、定分工,在天津醫療隊共同努力下,一切逐漸步入正軌,越來越多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擁抱新生。

在武漢,張碩火線入黨。

張碩在武漢天河機場向送行的人們揮手告別(3月17日攝)。

“這麼短的時間,從青澀到成熟,變成一個戰士。”

52天並肩奮戰終有一別。離開武漢前夜,她失眠了。用她的話說,竟比失戀還難受。

“大家都不說話。我們就像經歷了戰爭歲月的生死戰友一樣,那一刻全是不捨。”

這是張碩從武漢返津後休整期滿、解除集中隔離準備回家時的留影(3月31日攝)。

在天河機場,特警筆直地守護在一旁,齊刷刷高聲喊著“感謝天津,向您致敬”。“我突然就覺得,我有什麼偉大,武漢才是英雄的城市,大家都是英雄。”

網友說,感謝有年輕的你,白衣天使,一路指引,共同闖過風和雨。

2

疫情防控未到鳴鑼收官之時,張碩所在醫院被確定為經天津市口岸入境人員隔離期內醫療救治定點醫院。

回津短暫休整後,張碩又回到“紅區”。她所面對的,變為從境外回國的隔離人員。

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張碩在戴口罩準備進入“紅區”工作(12月18日攝)。

不同於剛到武漢時,防護服穿上身要半個多小時,輕車熟路的她如今10分鐘就能穿戴好。她還有個小妙招,將碘伏內塗護目鏡,晾乾後再佩戴會減少水霧的產生。

這些日子,每進入“紅區”工作兩週,接下來就要隔離兩週。忙碌的“紅區”工作與空閒的隔離期交替反覆。

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張碩在穿防護服準備進入“紅區”工作(12月18日攝)。

隔離期間,除了追劇、練瑜伽,長進的還有廚藝。“我做的青椒茄子拌飯可好吃了。”

可“紅區”裡的隔離人員,依舊令她掛念。

“隔離人員不能出病房,打水、送飯、測體溫都需要我們來做。日常照護外,一些隔離人員有基礎性疾病,還有心理上的恐懼。”

這是張碩2020年獲得的部分榮譽(12月16日攝)。

於是,張碩嘗試用“講故事”的方式,溫柔以待。

她給隔離人員講武漢的故事,講天津的故事,也講身邊的美食、美景。她最常說“你回家了”,換來的更多是信任。

“就是希望他們知道,回到家、回到祖國,是安全的。”

3

為了去武漢,張碩剪掉留了很久的長髮。留在“紅區”繼續工作,她依舊保持齊肩短髮,清爽利落。

“總穿著防護服,我都好久不化妝了。”隔著口罩,張碩笑起來眼睛眯成了月牙。

張碩在公寓休息(12月18日攝)。

從武漢回來後,張碩生活中發生了不少“小”變化。

休假回到家鄉,她得到了“隆重”的禮遇——媽媽和姐姐破天荒地一人送上一束鮮花,家裡有個大事小情也開始找她商量,身邊還有人稱呼她“英雄”。

“不太喜歡別人叫我‘英雄’,只是工作換了一個地方而已。”

成長為“大人”的她,也有煩惱。

比如說,忙碌的日常工作與隔離,讓她少有機會逛街、游泳、健身。最關鍵的是,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男朋友。

“本來工作圈子就小,現在一忙起來相親見不著面,約時間也難,還有相親物件覺得護士工作太辛苦。”張碩有些委屈。

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對未來的憧憬。

“一切隨緣吧,還是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這是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拍攝的張碩(拼版照片)(12月16日攝)。

追起抗疫劇《在一起》,她會哭得稀里嘩啦。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言語間,她凝望窗外。春暖花開,定會如約而來。

援鄂護士:從“頭版”迴歸平淡

再次見到劉海婷和許國娟,她們依舊戴著口罩,面對患者,衝在一線。

只是,她們脫下了防護服,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從“頭版”迴歸平淡。

1

在空蕩的方艙醫院裡,劉海婷和許國娟身穿藍色防護服,坐在病床前,許國娟輕輕靠在劉海婷的肩膀上,互相依偎著,雕像一般,身後的窗戶裡,陽光正努力透進來。

3月10日,兩名青海醫療隊隊員在武昌方艙醫院等待出艙時小憩。

3月10日,武漢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劉海婷和許國娟自願報名去做最後的消殺工作,在等待出艙的時候,她們覺得有點累,便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

“我可以靠在你身上嗎?有點困。”“可以,休息會兒吧。”這一幕便成為經典。所有的疲憊、所有的努力在這一刻化作依偎,時間彷彿也為她們停止。

3月12日,義大利《共和國報》在其頭版和臉書賬號的封面,釋出了這張照片。

然而,在出發去武漢之前,這兩位來自青海省海東市的姑娘素不相識。因為疫情,她們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在同一個方艙醫院連續奮戰了43天,直到休艙。

12月16日,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許國娟(右)與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劉海婷重逢時拍攝合影。

生命中,有些人只是擦肩,卻銘記心頭。

2020年,對她們來說,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

2

現在,劉海婷終於能留長髮、挽髮髻了。

10個多月前,她為了奔赴武漢,剪掉了留了20多年的長髮。“直接剪到了耳朵這兒,我哭了很久。”26歲的劉海婷用手比劃著。

12月16日,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護士劉海婷準備給患者打針。

“我們科室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要求具備過硬的技術和足夠的耐心,劉海婷都做到了。”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長馬玉琴說。

12月16日,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護士劉海婷在藥房取藥。

回憶起當初報名去武漢的場景,劉海婷仍歷歷在目:“那是2月4日凌晨1點多,接到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通知時,我正在醫院上夜班。”

“說不害怕或沒有猶豫,那是假的。”儘管已知有醫護人員被感染,可工作僅3年的她仍第一時間報名。

瞞著父母和男朋友,劉海婷來到武漢。“現在還能想起剛到武漢時,那座城市安靜得讓人害怕。現在武漢又恢復了生機,真想回去看看。”

12月16日,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科護士劉海婷在病房內為患者拉開窗簾。

“以前總認為這份工作很平凡,現在覺得它很偉大。”透過這次疫情,劉海婷對護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今年下半年,劉海婷擁有了自己的小家。10月4日那天,她穿上精心挑選的婚紗,成為美麗新娘。

12月19日,劉海婷在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內(拼版照片)。

她的頭髮終於留長了,還染上了時髦的奶茶色。“疫情讓我明白要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當下的事。”劉海婷說。

3

“雞湯”是許國娟對方艙醫院工作最深的記憶。

回憶起方艙醫院的點點滴滴,浮現在許國娟腦海的是消毒水的味道、護目鏡上的水蒸氣、藍色的防護服……但最令她難忘的,還是患者給她點的那份“雞湯”外賣。

12月16日,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護士許國娟在給患者檢查視力。

一天,許國娟從方艙醫院回到住處,收到一份特殊的外賣。“你們辛苦了!”患者留下了這張字條。“當時心裡特別溫暖,感覺再苦再累都值得。”許國娟說。

34歲的許國娟是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的一名護士。看到去武漢的通知後,她第一時間報名。當時她的孩子剛1歲7個月。“捨不得孩子,但武漢更需要我。”許國娟將孩子託付給婆婆,奔赴一線。

12月16日,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護士許國娟在給患者檢查眼睛。

在方艙醫院,除了為患者發放藥物、食品,測量生命體徵外,她還會在空閒時間為患者做心理疏導,“我們就是患者的親人”。

許國娟手機裡至今還留存著她和患者在方艙醫院跳廣場舞的影片。影片裡,她和同事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動作顯得有些笨拙,護目鏡上全是水蒸氣。醫護人員的臉看不清楚,患者臉上的笑容卻遮掩不住。

12月16日,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護士許國娟在給患者檢查眼睛。

如今,許國娟的工作依舊是面對患有白內障、近視眼、遠視眼等疾病的各年齡段病患。測視力、做檢查、做記錄……看似簡單的工作,她依舊格外認真、熱情。

“活著真好!”許國娟感嘆道。這一年,她的家庭有了些許變化。“愛人從外地辭職回來在本地找了份工作,疫情讓我們覺得在一起更重要,想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12月19日,許國娟在海東市第二人民醫院內(拼版照片)。

從武漢回來後,許國娟家餐桌上“湯”的出現頻率更高了。“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將溫暖傳遞給更多人。”她說。

“開心返校”的學生:特殊一年的別樣成長

冬至時節,天還沒亮。北京四中廣外校區門口陸續有學生到校。

“老師好!”12歲的蔡昊霖看見門口執勤的老師響亮出聲。2020這一年,他經歷了長達四個月的居家學習。也在這一年,他小學畢業成為一名中學生。

1

2020年6月1日,蔡昊霖與北京百萬餘名中小學生一樣,在經歷了“超長寒假”後興高采烈地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佩戴口罩,胸前飄揚著紅領巾,他與校長揮手致意的瞬間,被攝影師永久定格在照片上。這張表現學生返校的照片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傳播。

6月1日,北京小學兩位返校復課的六年級學生進入學校時向老師招手示意。

這次復課兩週後,北京突如其來的新發地聚集性疫情,再次讓蔡昊霖和同學們分開。帶著遺憾,他參加了北京小學舉辦的線上畢業典禮,通過錄制畢業影片的方式,與朝夕相處六年的小學校園揮手再見。

“升入中學後,我最關心的就是新學校的操場長什麼樣。”蔡昊霖俏皮地笑著說,戴口罩的鼻樑上因為打球擦破了皮。從四歲起摸球,他每週參加籃球訓練,是個熱愛運動的少年。

12月21日,在北京四中廣外校區,蔡昊霖在體育課上。

疫情期間,由於學校、運動場館不開放,他幾個月沒能正常訓練,只能透過網路和隊友們一起鍛鍊。“在家裡進行平板撐、俯臥撐、高抬腿等體能訓練,每天在群裡打卡互相監督。”他說,開學恢復訓練後發現,幾個月的居家生活還是讓大家的體能下降了不少——跑得沒有原來快了,運球的時候手感也差了,有的人還長胖了。

12月21日,在北京四中廣外校區,蔡昊霖(前)在上英語課。

“現在,我每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上午第四節課的下課鈴後,衝到操場上去打籃球。”他說,和同學比著衝出教學樓的一瞬間,所有的煩惱都拋在腦後。

2

“今年,我學會了變魔術。”蔡昊霖說,長達四個月的居家生活,讓他掌握了不少新技能。

小時候蔡昊霖曾對撲克牌魔術印象特別深刻,但一直找不到時機學習。居家期間,終於有了閒暇時光,他在網上找到了教學影片,陸續學會了十幾種魔術。

12月21日,蔡昊霖在家中學習。

“在家給父母變魔術,在網上給同學變魔術。每次表演成功了特別有成就感,表演露出破綻的時候,大家笑成一團,我也很開心。”他說,每天上網課疲勞的時候,他就練練魔術。

今年父母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他。“他們以前很忙,一般晚上九點多才回家,有時候還要開會。”蔡昊霖說,疫情期間父母居家辦公的時間長了,一家人一起烤麵包、做飯、看書,關係更加親密了。

12月21日,蔡昊霖在家中與寵物貓玩耍。

蔡昊霖的媽媽推薦了《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經典老片。一開始他覺得畫面陳舊,不太願意看,後來就被精彩的劇情吸引了。他也給媽媽推薦了自己喜歡的懸疑推理電影,母子之間有了更多共同話題。

“12歲的孩子,生長於安定、繁榮的大環境下,對物質上沒有太多渴求,喜歡探求質樸、本真的東西。”這位母親說,疫情讓社會發生劇烈變化,不僅讓孩子在生活上更加獨立,學習上更加自律,也讓他懂得了“歲月靜好”來之不易。

12月21日,在北京四中廣外校區,蔡昊霖(前)和同學一起參加升旗儀式。

“能在風雲變化的世界中,有一張安靜的書桌太寶貴了。”蔡昊霖說,他知道因為全球疫情蔓延,很多國家的孩子都經歷了停課,有的現在還沒能復課。雖然網際網路很強大,但是人們只有面對面的溝通才最有感情。經歷了疫情,他更加珍惜能和家人、同學及老師們每天見面的時光。

3

“初中比小學多了歷史課,我特別喜歡。”

升入初中後,蔡昊霖的生活比小學忙碌多了。日常上課、週末打籃球、上輔導班,豐富的安排填滿了他的日子。“初中有了一些新科目,其中我最喜歡歷史,尤其是隋唐這一段,我被它獨特的魅力迷住了。”他說。

12月21日,在北京四中廣外校區,蔡昊霖(左二)和同學一起上體育課。

對歷史有了濃厚的興趣後,他從網上找了一些課外書和有聲讀物。“鼎盛時期的唐朝真的很繁榮,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絲綢之路上來來往往。”他說,國家富強才有人民生活的安定祥和。

歷史科目的學習,讓他對祖國有了新的認識。“以前看新聞只是看新聞,現在有了更多思考。”蔡昊霖說,我們國家有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的做事傳統,這個優勢讓我們更能共渡難關,更加溫暖地彼此幫助。

12月21日,在北京四中廣外校區拍攝的初一四班學生蔡昊霖肖像(拼版照片)。

“2020年,我的成長挺多的。”他略帶靦腆地總結道。

2020

口罩成為必備

請和我們一起

尋找口罩後面

那曾感動過你的面孔

8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