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一趟航班上,一位老人突然出現排尿困難,1000毫升尿液無法排出,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機上的兩名醫生張紅和肖佔祥趕來後,自制穿刺吸尿裝置,幫助老人排尿。張紅用嘴吸出尿液,吐到杯子中,肖佔祥不停根據膀胱積尿情況調整穿刺位置和角度,37分鐘內,幫助老人排出700-800毫升尿液。最終老人轉危為安,順利到達紐約,事後,張紅淡定地表示,這是自己的"天職所在"。
此新聞一出,網友們都在誇讚,這真是醫者仁心,現實中有些親生子女可都做不到這個份上。又有誰不想,在自己或至親之人病危之時,能遇上這樣的醫生呢?與此同時,另一條關於醫生的新聞,卻讓人讀了之後心中頓感沉重。
在陝西寶雞,醫生許向東在為一名高齡病人實施手術前,父親在樓下病房去世。面臨兩難的抉擇,許向東下樓看了父親最後一眼,便立即返回實施手術。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多少子女即便不能常伴老人身邊,在臨終之時也要排除萬難趕回來,陪老人走完最後一程路。而許向東卻在事後表示,患者這邊"更需要我"。所以,匆匆看完父親最後一眼,是為盡孝,趕回樓上完成手術,是為盡責。作為醫生,救不回父親,至少還能救另一條生命。
所有學醫的學生,入學第一課就是學習《希波克拉底誓詞》,誓詞中說"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對於病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的也只有他們,醫生與護士,都是我們社會中神聖的"白衣天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髒,唯一的快樂,來自於病人痊癒時臉上展露的笑容。
這兩位醫生的醫德、素養,當然值得我們誇讚,但是在中國當前的社會條件下,並不是每一個盡職盡責的醫生都能得到患者的感謝,也不是每一個患者都能理解醫務工作者的辛苦。有時候,對這些醫生高尚品質的過度宣揚,反而會讓許多普通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更加不好做。如果下一個做出類似"吸尿"舉動的醫生,沒有為患者解除病痛,會不會被患者家屬指責"沒有醫德",甚至"罔顧人命"?
對醫德和良知的消費,潛移默化地就會讓人們覺得,危急時刻你不為患者"吸尿",就是沒醫德,患者病情反覆或者加重,就是醫生不好好治病救人。可面對醫院每天來來往往的病患,飯不能按時吃、覺不能好好睡的醫務工作者,很多在自己至親病重甚至臨危的時候都無法在場,他們不可能對每一個患者都能照顧得面面俱到。排隊一小時,看病3分鐘是常態,但是對於病情的判斷,沒人能比他們更專業,病治不好,有些情況下是患者或家屬的不配合、不理解。
比如,醫生讓斷食的時候,患者偷偷吃東西導致出現副作用,需要進行手術,家屬反倒怪醫院想謀財;孕婦產後胎盤沒有排乾淨,男醫生將手伸進產道掏殘留的胎盤,卻被陪產的孕婦丈夫怒斥:"孩子都出生了,你掏什麼?"
如此種種,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常見。醫生治病救人,是他們的職責,但是我們在看待這件事的時候,不應該只強調他們的職責,而是要學會感恩。那些沒有做到"吸尿"這一地步的醫生,難道就不偉大了嗎?那些每天忙前忙後,穿梭於各個病房之間的護士,就不偉大了嗎?不是一定要"用嘴吸尿"、"手術前父親去世只看最後一眼"的才是好醫生,那些每天奔赴在第一線,累到頭掉卻還對患者保持耐心和微笑的醫務工作者,也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我們也要記住,在治療不見效或見效慢、手術不成功、治療後出現副作用的時候,最難過和自責的其實是醫生本人。沒有醫生想看著自己的病人忍受病痛,病治好了,有時候醫生會比患者還開心。所以,在這兩條關於醫生的新聞面前,我們除了要讚揚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更要時時提醒自己,學會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讓醫生能夠不受約束地施展自己的拳腳,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矛盾也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