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訊息稱,2021年1月中國交通銀行遭遇駭客攻擊,導致大量資訊被洩露販賣,總洩露資料達16791320條。
1月8日,有駭客在國外某論壇上發帖,以8.8BTC的總價售賣中國交通銀行上述1679萬筆資料,販賣者還留下了聯絡方式。
同時,交行在迴應中宣告,該行不存在駭客入侵,不存在客戶資訊洩漏。已就相關違法行為向公安部門報案,依法追究損害該行商譽行為的法律責任。
交行此前因客戶資訊保護不力被罰
眾所周知,銀行是為個人、企業等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其掌握著大量客戶的賬戶資訊、鑑別資訊、金融交易資訊、個人身份資訊、財產資訊、信貸資訊等諸多敏感且隱私的內容,一旦遭遇洩露,可能嚴重威脅到客戶的財產安全,甚至影響到客戶個人名譽及人身安全等等。
事實上,交行此前曾因對客戶資訊保護不力而遭到過銀保監會的處罰。
2020年8月5日,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披露一則罰單,劍指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兩宗罪,其中一項便是“2019年6月,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對一客戶個人資訊未盡安全保護義務”,被罰款100萬元,並責令改正。
被業界公認的是,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是風控建設最好的行業,其中資訊科技領域的風控建設和落地水平遠高於其他行業。依據銀保監會“商業銀行資訊科技風險管理指引”,銀行業有嚴格的風控建設體系和風控監督體系,有嚴謹的風險控制點的識別、評價、處置、跟蹤機制。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表示,“銀行的IT系統不具備大規模向外洩露資料的可能性。”
不過,銀行的風控水平並不是一碗水端平。實力強的銀行所有的模型都是行內專業人員建模,銀行風控水平較高。但部分地方偏遠地區的小銀行等,缺乏高階資料專業人才,只能透過外包方式去建模型,風控水平也就一般,資訊洩露的可能性也較大。
比如,2020年4月23日,銀保監會浙江舟山監管分局披露兩則罰單,浙江岱山農商銀行因違規洩露客戶資訊,被罰款30萬元。而該行員工王旭亮因對洩露客戶資訊負有主要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3年。
資訊洩露致詐騙高發
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與網路有關的灰黑產也在橫行,銀行資訊保安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網民數達8.2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17億,在網民總數中的佔比提升至98.6%。
顯然,數字經濟已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個人的資料軌跡也無處不在。
但涉及到個人資訊的黑市交易,不僅侵蝕著使用者隱私,同時黑產從業者往往還會利用購得的資料進行精準詐騙等犯罪行為,進一步損害個人權益。
可以看到,隨著越來越多的終端支付和豐富的網路電商活動,以電信網路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續高發,個人資料安全管理的形勢並不樂觀。
也因此,因個人資訊洩露等造成的網路詐騙已成為上升最快、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犯罪,這也成為當前多國關注和管控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