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夫大寒,霜雪降,然後知松柏之茂也。意思是說,只有經歷過一年中最嚴寒的時刻,才能明白松柏茂盛的原因。
據此,不妨逆向思維一下,既然預知了養老不易,提前“抱團取暖”不就可以抵禦“嚴寒”了嗎?聽起來有些道理,然而實際情況卻往往並非如此簡單。
人非松柏,有情也有欲,完全放下私心去幫助別人,實在很難,更何況當自身也陷入困境時,哪還顧及得了許多呢?
院裡69歲的白大媽,在抱團養老3年後毅然退出,正是看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對此,她不禁感言,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呀!
69歲的白大媽
01我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他們很有出息,從讀書到工作,再到結婚生子,都沒讓我累什麼心,而唯一感到不踏實的地方,是他們都沒能回到身邊。
嘴裡經常說,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和夢想,無論如何都要多支援,不能拖他們後腿。可在我內心裡,還是矛盾重重,眼看著自己一天天老去了,這養老的生活該咋過呢?
其實,發愁的不只我一個人,院子裡有類似狀況的還不少。
辛阿姨70歲了,每次說起兩個兒子都很欣慰,既有好單位,還特別孝順,可就是遠在他鄉;72歲的田大媽只有一個女兒,同樣是她的驕傲,事業有成,家庭和睦,但一年卻見不上幾次面。
我們幾個單身老太太,經常會在一起拉呱聊天,開始每個人都說得熱火朝天,到最後想一想自己明天的日子,又不免一聲慨嘆。
02後來看到網上有介紹“抱團取暖”的生活方式,大家便又興奮起來,都覺得人家的想法不錯。
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團”,一起生活,既能排解心裡的孤獨,增添樂趣,又能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解決後顧之憂。
說幹就幹,不猶豫。辛阿姨的房子有180平米,平常總說太大太空,這回正好派上了用場,我和田大媽便一起住了進去。
為了避免糾葛,我們事先商定了生活花費AA制的額度,長退短補,並且我和田大媽還按月交給辛阿姨一部分房租。這樣一來,大家心裡就都平衡了。
在做家務方面,我們也說好要一起承擔,田大媽手藝好,負責日常做飯;辛阿姨負責買東西、幫廚;我就刷鍋洗碗,打掃衛生。
03起初,對於這種形式,大家都很感到很新鮮,對各盡其責,互相服務也很有樂趣。
每天大家按照作息時間,有規律地起床,吃飯,遛彎鍛鍊;食譜是提前安排好的,照顧到了每個人不同口味兒;晚上也大致按相同時間各自休息。
在這樣的日子,大家快樂地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人與人相處的許多問題還是慢慢顯現了出來,也讓我對這種生活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辛阿姨與田大媽退休之前就是老同事,而且關係很好。當我們在一起“抱團”生活以後,我發現辛阿姨只收了我的房租,而沒要田大媽的。
這本是人家自己的情義,可我的心裡卻總有點不舒服,好像自己就是個外人一樣,無形之中關係遠近就顯露出來了。
04如果說對於金錢上的做法,我還能夠理解和包容的話,那麼情感上一些問題卻讓我很難接受。
有一天晚上,我的老毛病突然發作了,沒辦法只能招呼她們,把我送去了醫院。
不知是以為我的情況不嚴重,還是對我不太上心,她們兩個並沒有像約定的那樣,到醫院陪床,而只是抽空過來看了兩次,就沒了動靜。
我沒有怪罪她們的意思,而是覺得也許這樣的形式,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種狀況。畢竟大家生活在一起為的是開心,對於生病以及以後不能自理的事情,都沒有具體的約定。
但即便承諾了生病了互相照顧,又能怎麼樣呢?都是老年人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是太好,誰又能照顧誰呢?
所以,我認識到,大家健康時,一起吃,一塊兒玩可以;真的身體有毛病了,依靠別人伺候,那是不太可能的,她們往往也是有心無力呀。
05這就像人們常說的,錦上添花的事情容易,好的時候什麼都好;雪中送炭很難,自己有困難了,別人或者不想幫,或者沒有能力幫。
轉眼3年過去了,我經歷了很多快樂時刻,但也逐漸有了不少不適應的地方。
大家都是年齡相仿的老人,可以在一起生活,不再孤單,也能找到一些樂趣,讓每一天多一些歡笑,但不能對別人寄予太大希望,想依靠別人養老是不合實際的。
在經過考慮之後,我毅然告別了辛阿姨和田大媽,又回到了自己的獨居生活了。我想自己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們。
“抱團取暖”的老人們,無論從財力還是體力上,能做到的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不必說人們都有自私的一面,在錢財方面常常會出現計較,就是在性格、習慣以及個人情感上也很難完全契合統一,要實現互幫互助,幾乎不能實現。
隨著社會發展,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各種規範的養老機構才是老人們考慮的方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已在我們身邊,如何才能使老年生活快樂幸福,需要自己去認真選擇。
文後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