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我的家人路遇一對問路老夫妻,老是會提起他們。
印象怎不深刻呢?
冬日暖陽之下,我家人慢走在路上,非週末,近海岸的附近,人煙並不多。
遠遠看見一對老夫妻,大包小包,還拖著大行李箱,逢人就對話,估摸著是異鄉人,在問路。
只是,時近春節,歲過中年,頭有銀髮,何以諸多行李,來到異鄉呢?
也不知是怎樣的問題,竟然難住了好幾位路人,老夫婦妻依舊一路拽行李,一路問遇到的人。
相距近了,老夫妻笑臉過來,問道,“老師,請問附近哪裡有旅店?”
老師?這稱呼讓我家人有些不好意思。
我們其實並不住附近,那次是家人有事,剛好路過那一塊,因此並不瞭解附近的旅店情況。
他們又問,“那觀海長廊是在這裡嗎?”
湛江的觀海長廊,沿海而建的道路,可散步,可單車,路很長。
這個能回答,“看,那一條都是,靠海。” 遙指過去,肉眼可見的環海之路。
他們明顯開心了一下,忍不住又問,“老師,我們想找個短租房,住兩個月左右,哪裡或許有?”
“這樣啊,房地產公司應該有這個中介服務。要不你們留意一下附近的房地產公司?我不住這裡,不瞭解附近,很抱歉。”
友好作別後,老夫婦妻繼續一路拽行,一路尋問。
事後,我家人忍不住老提起他們,是掛念吧。
“ 我又想起他們。真是勇莽,住處都沒有訂好,就直接到外地了!還帶著這麼多行李。也不知道那天晚上,能找到住處麼?”
“你知道他們稱呼我什麼嗎?你知道的,一般大家都是稱呼陌生人‘帥哥靚女’。他們竟然叫我老師。”
我猜想,應該是山東那附近的人吧,我曾在哪裡聽說過,因為孔子的故鄉在那,那裡的人們,習慣稱呼陌生人為“老師”,而不是如今流行的帥哥美女。
“哎,你說他們不懂網上預訂房間,那總有年輕的孩子幫他們吧?話說,直接這麼遠過來了,他們的孩子知道嗎?放心嗎?”
我笑問,“那你怎麼不幫幫他們,教他們網上找住房呢?”
家人不太好意思,“哎呀,你知道我很沒耐心的,老人家嘛,學這些東西都特別慢的,我也還有事呢。”
過幾天,家人又提起。
“還記得那對老夫妻嗎?想想還真是果敢。估計是北方過來過冬的,這裡比較暖和嘛。這麼多行李,應該是高鐵過來的,要坐很久呢。”
“你說,是不是跟年代觀念有關?老一輩,一般都是說走就走吧,沒有什麼好怕的。哪像現在,出行前,做好攻略,出食住食行全部提前規劃好才能出門。”
也對,資訊時代,知道的越多,人們往往對不可控因素的忍耐度越低,對未知越容易害怕。
“咦,不是快春節了嗎?怎麼他們還過來。不用等年輕人回老家,一起過年嗎?”
“哎呀,北京工作的人,今年都不能回老家過年。因為疫情,北京要人們留京過年。”
“咦,你說,是不是他們的孩子今年就是因為疫情不能回家過年。所以,他們乾脆來趟說走就走的過冬之旅?”
有天看過資訊,家人又掛記起來了,“北方最冷低到零下40度。有個醉漢,醉倒在雪地裡,第二天被發現,四肢凍得都得截肢了。想想,一覺醒來,沒了四肢,真是……”
“哎,你說那對老夫婦妻最終找到住所了嗎?拖著那麼多東西一路問,感覺到晚上都不一定找的到啊。”
想來,確實也沒什麼好怕的。和平時代能出什麼問題呢?肯定能有住所的。
好奇之下,去搜了下關鍵詞“湛江過冬”,想了解一下這個“候鳥”群體。
搜出幾個有趣的資訊:
1.有不少珍惜瀕危鳥類,在湛江過冬。比如勺嘴鷸。
2.湛江有不少民宿,適合過冬群體。甚至有帶院子,能整套租給人多的大家庭。如這個“好萊小居”。
3.有中老年群體,房車過冬,心有安寧,隨處安逸。如湛江晚報拍的此圖:
瞭解到這些,我心闊然。
萬物向陽而生,這是自然。地球的生命受太陽滋養。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跟太陽相關的神與傳說。
自古有皇室貴族,應時短居,夏有避暑之所,冬樂溫泉暖陽。
人能耐住環境熱寒,但也歡喜四季如春的舒適溫度。
而歷史中從未有如今的時代,普通家庭,簡單兩人,老夫妻攜手,就能享受到這異地短居,四季如春的追尋之旅。
這是時代發展的民生之福。
當我老了,雖有銀髮,但希望自己能有魄力,說走就走地旅行,不枉生在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