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堵車節名不虛傳,那麼還是老問題:誰在添堵? 一、高速免費 2012年開始,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的政策開始實施,人們很高興自己的出行成本被大大降低,出行慾望也被大大激發。 但是經濟學似乎天生對“免費的午餐”抱有敵意。它認為,代價以另一種形式——擁堵——展現了出來,導致人們恨不得提早再提早、推遲再推遲,卻依舊不受控制地被堵在了路上。 二、公用品與私用品 經濟學意義上的公用品和私用品與日常的理解並不相同。 福斯經常覺得一些公共設施是公用品,例如公共廁所。但從使用角度來說,它是典型的私用品;有些音樂家的作品大家覺得是私人的,但實際上,在被用於欣賞的時候,旋律是絕對的公用品。 因此,公用品和私用品並不是從所有者或提供者角度出發來定義公用還是私用,而是從使用的實際情況本身來考量的,有些事物甚至一會兒是公用品一會兒又是私用品。 道路就是如此奇妙,當使用者較少的時候,我開車上路並不影響你開車上路,我們“共享道路”;但當擁堵產生的時候,我佔用了車道,你就無路可走,由“共享”轉為“競爭”,道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私用品。 從具體國情來看,大部分的時候道路是私用品,因此競爭不可避免。 三、價高者滿足需求 經濟學中,目前最好的競爭規則,就是以價格區分需求。 高速公路免費改變了競爭規則,人們就會以時間成本為“免費”付出代價。 因為在經濟學看來,免費的總是昂貴的。 類比節假日高速的狀況,規則就可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