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圖/《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錢可以解決95%以上的問題,但總還有那5%,錢就是解決不了。

“錢”在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了,它不可或缺,也正因如此,它衍生出了很多社會問題:

校園貸卻還不清,被迫跳樓;

家庭利益糾紛,分崩離析;

吸毒費用昂貴,變賣家產;

搶劫、非法捕殺野生動物、出賣肉體、人體器官買賣……

各類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絕大多數的問題,追溯到根源上,都是錢衍生的。

舉個比較普遍的例子:空巢老人,子女們都在外打工,老人們70、80多歲了,卻還是一個人承擔所有。

他們平時摔個跤也沒人知道,又不敢給兒女打電話,怕影響他們工作,就想著自己貼個膏藥,痛幾天就好了。

子女們平時不回家就寄點錢回去,讓老人自己買點吃的穿的;

過年要是也不回來,就又多拿點錢,以為這樣就可以彌補自己不在的空缺。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錢在很多空巢老人眼裡,其實並沒有多重要,他們最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

​01

我們村有一位奶奶,80多歲了。她有2個兒子,2個女兒,都在外面打工,平時回來得少。

她平時就是去村裡各家串一串,坐在別人家看看電視,然後又自己回家做飯洗衣服,村裡人經常給她送點肉和水果過去。

這個奶奶有很嚴重的心臟病,之前住院住了好幾個月,後來她怕拖累子女,病情一控制了她就要求回家,子女們很快都走了,只是偶爾回來看看,給她配點藥。

但是吧,大家知道嗎?這心臟病總是突發地莫名其妙,她有時候吃飯吃著就喘不過氣來,要趴在桌子上很久,才能緩過來。

睡覺的時候,也是呼吸困難,一直大口喘氣,感覺有人扼住了喉嚨。

有一次,老奶奶心臟病突發,她掙扎著摔在了地上,在地上大口喘息,一連在冰冷的地上地上躺了好幾個小時,中間沒人發現。

最後還是她自己緩慢地爬起來,拍一拍身上的灰,就要準備做飯了。

這是她後來告訴別人的,說自己當時躺在地上哭,可是又喘不過氣來,起也起不來,哭也不能哭,真的就想走了算了。

作為老人,最怕的就是突然摔跤,動彈不得,但又沒人發現。

你說,如果萬一真的沒起來,一命嗚呼了,下一次子女回來,看到的是一具冰冷的屍體,會有多惶恐,會有多後悔?

我們總是低估陪伴的重要性,覺得就是待在家裡,給老人做飯洗衣,可實際上,那是幫他們規避風險、及時解決危險的最好辦法。

​02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中:

有一半的老人,伴侶健在;

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完全依靠子女獲得經濟收入;

有6成以上老人,是為了照顧孫子孫女而留守;

而身體健康的,只有1/3。

這說明,佔到一半以上的老人,他們都沒有經濟收入,身體都存在各種或輕或重的疾病。

而且,6成以上老人在自己身體不適的同時,還需要照顧孫子,送他們上了下學,這就又給他們增添了負擔。

或許有人會問,照顧孫子,不也算是一種陪伴嗎?可是你們忽略了,那些身體狀況很差的老人,子女是不會讓他們帶孩子的。

所以就出現了這種情況:越是身體不好,越是需要陪伴的老人,他們身邊就越沒有人陪伴。

雖然老人們將子女辛辛苦苦拉扯大,但真正能盡到孝心,在父母晚年花很多時間來陪伴的人卻很少。

年輕人都在爭先恐後往前走,向遠處飛,只有父母停在原地,目送著我們遠去。

哪怕他們萬分不捨,內心十分渴望陪伴,但他們不會說出來,他們想給我們絕對的愛和成全。

​03

父母對我們寬容、慈悲又無私,但我們總是看不見。

又或者看見了,卻選擇忽視,為了錢為了名利,背井離鄉,去追逐一個自認為更好的明天。

根據蒐集的資料以及個人的見解,我認為“空巢”現象的存在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家庭經濟基礎的改變

“家庭養老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但伴隨著工業化的到來,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增長,原有的經濟基礎逐漸被打破。”

對子女來說,由於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增多,導致人們家庭經濟壓力較大,而且大部分支出被用於下一代的教育,所以留給父母養老的比例很少。

對於老年人自身來說,孩子成家時所做的投入很大,又是買車又是買房,他們並沒有剩下什麼錢留給自己養老。

(二)代際衝突,隔閡矛盾

現在的子女越來越傾向於自己獨立,去外頭闖蕩,不安於待在小地方,過早成家立業;而老年人一輩,則希望他們找一個“鐵飯碗”工作,留在家鄉,早早地傳宗接代。

老年人通常會有“安土重遷”的思想,不願意輕易離開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小山村,不願意跟著子女待在喧囂的城市,他們不得不選擇獨居。

而子女們,為了生活,也不可能永遠陪伴老人。

彼此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選擇差別也越來越大,而缺少溝通又讓這個差距日復一日形成巨大的鴻溝,難以跨越,所以陪伴也越來越少,子女只好用錢來彌補自己所缺失的陪伴。

(三)傳統養老觀念的瓦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相當重要,曾經“孝”和“廉”就是走上仕途的標準。

“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的思想,在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

可是現在,這些觀念日益瓦解,人們更傾向於自己追逐自己的生活。而且,社會對於傳統思想的滲透越來越少,“孝文化”已經越來越淡薄了。

​04

在很多老人眼裡,“陪伴”的價值比錢大多了。

我奶奶也是空巢老人,爺爺幾年前去世了,子女們都在搞事業,或者是在打工,和她同齡的老人們都陸陸續續離世,她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她是1935年的,現在耳朵很不好使,別人要跟她說話很費勁,要很大聲的在她耳邊吼,她才能聽到。

現在,奶奶做完一些基本的事,就坐在門檻上靠著,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村裡人很少,陪伴她的只有家裡養的雞鴨和貓。

每次我回去,她都特別特別高興,拉著我的手顫抖,說:啊,是我的孫女回來了,真好啊。

每次看著她滿臉的皺紋,瘦的只剩皮包骨,就特別心疼,奶奶已經慢慢”變矮”了,也越來越瘦,整個人只有60多斤。

有時候她摔一跤,腿上就會腫起來,腫起來的包很圓潤,和她乾癟皺起來的面板放在一起很違和。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年輕人喜歡用這句話形容美好的守護,可是我想說:陪伴老人,這句話也適用。

父母辛勞將我們拉扯大,雖然過得並不很富裕,但起碼健康長大了。我們無法回饋他們的汗水和淚水,除了在多一些陪伴,多給他們一些溫暖,其他的好像都有些治標不治本。

雖然,我不得不承認:錢是物質基礎,沒有錢,那陪伴也只會是一個貧瘠的、寒磣的。

只是很顯然,現在大家就算錢已經足夠,他們卻不滿足了,也沉不下心來,說去陪老人走過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最後,我想用龍應臺《目送》裡的一段話來結尾: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5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埋母案背後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