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再有5天,就是大年三十。

電梯、公共汽車、商場,所到之處,廣告屏都接連著播放拜年的畫面,每一個身處異鄉的遊子,此刻,心都無處安放。

然而,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今年,大都只能就地過年。

一說到就地過年,人們很容易想到“此心安處是吾鄉”。

然而,心安,哪能那麼容易做到。

與家鄉闊別一年,

誰不想趁春節給父母盡孝?

誰不想給妻兒子女一個暖暖的懷抱?

誰不想讓味蕾滿滿地感受家裡的美味佳餚?

小黎來長沙10餘年了,以往每年都回老家過春節。

但今年回不去,因為他老家屬高風險區。

“想到家裡就只有老爸一人在家過年,第一次、一個人在家過年,我不爭氣的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隔著螢幕,我深深感受到他的難過。

去年夏天,小黎母親因病去世,父親至今都還未從喪妻的痛苦與陰影中走出。

如今,兒子又不能回家陪父親過年,我們可以想象老人家心裡該是多麼失望、落寞。

尤其置身於春節喜慶的氛圍中,

內心反而會增添更多的淒涼。

胖嬸是企發文化傳媒公司的保潔員,今年公司也提倡就地過年,

所以,她也不打算回老家了。

儘管家裡兩個小孩總是讓她放心不下,

不過好在兩邊的老人身體還很健康,都爭相幫著帶小孩,

尤其公司還給她發了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這讓她十分欣慰。

她笑著跟我們說,

今年不僅可以給家裡多寄點錢,

自己還可以買套品牌衣服過年。

確實,辛辛苦苦在外打拼,誰不想趁春節假期回家?

誰不想堂前盡孝、膝下承歡?

誰不想在新春佳節得享“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溫馨時刻?

然而,與團聚相比,安康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農民工中,高達77.61%的人選擇留企或留城就地過年。

今年這個春節,的確不一般,億萬國人響應政府號召,自覺選擇就地過年。

在特殊春節,都有哪些“開啟”方式?

就地過年,變成了就“遞”過年。

這個遞,是快遞,也是傳遞。

快遞的是年貨,傳遞的是牽掛。

為保證配送不斷檔,快遞企業也紛紛表示春節“不打烊”。

其實,豈止快遞企業不打烊,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打烊”。

過年,離不了年貨,離不了年味,也離不了拜年。

簡單梳理可發現,拜年這個傳統極富生命力,賡續至今,從未斷絕,但拜年方式在悄然發生變化。

從原來的登門拜年,到後來的電話拜年,再到簡訊拜年,如今短影片拜年正在興起。

業內人士判斷,短影片拜年將成為新年俗。

觀照現實,此言不虛,雖然與父母隔著千山萬水,

但因為有了短影片,就能更便捷地表達孝心,有聲有色有畫面,快慰人心。

物流便捷化,讓就地過年也能吃得到家鄉美食;

載體多元化,地處天南海北也能跟親朋好友零距離交流。

換言之,在現代化手段的幫助下,我們過節,不僅可保留最原始、最誠摯的情感,

還能拓寬表現形式,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

這不正是傳統節日的延續與創新?

時光流逝,時代變遷,

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曾忘記根與魂;

無論我們在哪裡,從不曾忘記家鄉和鄉親。

就地過年,圍繞“年”這個主題,

我們在年味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年貨中品味親情的厚重,

在年景中表達期待和祝願。

“此心安處是吾鄉”,就地過年,年味不減;

胸懷親情,便有暖意。

科技進步賦予新年以新的面貌——哪怕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五彩繽紛的雲上文化產品;

縱然遠離家鄉,也能寄託濃濃鄉思,傳遞綿綿情誼。

今年,我們都選擇就地過年,

雖然少了小家的喜慶和溫馨,

卻多了大家的安定與祥和!

1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年輕人講述:原地過年還要996,竟然“挺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