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217路東段舊貌 (張自衛翻拍)

閩北光澤縣城有一條路,稱作“二一七路”。

為什麼叫二一七路,還有許多人不懂。

1950年2月17日,這是光澤最後解放的日子。當地用這個日子來命名縣城主街道,有不同尋常的紀念意義。而且那年的這天,是新年的正月初一,也代表光澤新的開始。

光澤是個有千年歷史的邊城小縣,地處閩西北與贛交界。縣城過去只有一條主街,叫前街,又叫大街。街道狹窄,只有3米多寬,長約3裡,兩邊大多是板壁瓦頂的平房,少有二層以上樓屋。地面鋪著鵝卵石和石板,一溜從東到西。拂開歲月的風雲,追溯已經久遠的歷史,讓人們回憶70年前的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往事,光澤縣這裡所經歷的兩次解放。

1949年5月,與光澤相鄰的江西省黎川縣警察局長武全夫受上級指令,組建人民革命軍贛閩粵邊區縱隊,策動光澤等地的解放。武全夫聯絡熟悉的已加入民革的光澤縣自衛隊中隊長何琨,在同是黎川老鄉的光澤商人潘燕伯家中協商,確定舉行起義。16日這天,武全夫帶領部隊向光澤方向進軍,到光澤西面止馬與何琨帶領的自衛中隊會合。然後分兵兩路,一路從止馬到光澤大路進發,一路從水口到大陂向光澤進發。兩路人馬17日到達光澤縣城時,敵縣長聞訊帶人而逃往邵武,原留守的國民黨部隊和地方武裝隨即向武全夫部隊繳械投降,光澤獲得了第一次解放。

當時縣城這裡一片歡騰,武全夫部隊貼出安民告示,組建臨時政務委員會。恢復當地商貿、交通、郵電等,以及維護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廣泛動員民眾參軍,組織籌糧,進行剿匪等,讓窮苦民眾感受到解放的喜悅。可是到了7月,鄰縣邵武發生了國民黨殘餘大刀會叛亂,武全夫奉令帶領部隊前往平亂。此時,光澤縣城守城部隊空虛,留守的武全夫縱隊第一支隊副司令蔡緘三,是國民黨175師原軍械處長。他在武全夫解放光澤時投降並非心誠,雖然受到武全夫重用,委以要職,但還是反動本性不改。正好武全夫部主力離開光澤,他認為機會來了。8月10日,他趁機糾集昔日部下進行叛亂,光澤縣城又陷入敵手。各地國民黨部隊和土匪殘餘紛紛聚集這裡,做最後的垂死掙扎。一時間,光澤縣城烏雲籠罩,民眾重又受苦。

面對光澤這樣的形勢,中共閩北地委立刻進行重新解放光澤的準備部署。1949年底選調幹部組成解放光澤先遣隊,先期前往邵武待命,準備全面接管光澤。1950年2月中旬,解放軍三野部隊252團三營,奉命從東北面進軍光澤。2月16日(農曆除夕)上午,光澤縣委在邵武召開全體地方幹部動員大會,宣佈了縣直機關和各區主要幹部名單。當天下午,地方幹部隨軍向光澤進發。鄰近的江西上饒地委和軍分割槽也緊密配合,急調解放軍四野部隊469團和483團各一個營,越過光澤西北面雲際關、山頭關,同時向光澤縣城進發,形成強大的合圍包殲之勢。

當晚除夕之夜,光澤城內的國民黨殘餘和匪徒正處於過年的狂歡之中。252團三營和地方部隊在光澤邵武之間的和順渡口集結,隨後兵分兩路。一路乘渡船到西岸,沿公路直插光澤縣城西關外江西汽車站,堵截潰匪的西退之逃路。一路從邵武大乾往光澤七裡,從東北面進入坪山地區。又分出小股兵力,繞上屯何公段乘竹筏到仙華洲、梅樹灣,堵截敵人從北的逃路。252團三營一個連,進入鎮嶺浮橋北岸待命。凌晨5點左右,解放軍一聲訊號槍響,接著步槍、機槍、迫擊炮一齊向駐紮在南岸祖師廟的守敵攻擊。部隊戰士一路猛衝,直達縣城西關橋頭,與和順公路過來的部隊相遇,四野合圍部隊也同時到達這裡。此戰共打死敵兵5名,傷敵7名,俘敵50餘名。繳獲輕機槍一挺,手槍3支,步槍30餘支,我軍無傷亡。光澤得到第二次解放,此時天色已大亮,民眾開始起來開門上街,燃放鞭炮慶祝,這天正是2月17日農曆正月初一。

於是為了紀念光澤最後解放這個有意義的日子,當年5月召開全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時,正式將主街命名為“二一七路”。

70年來,這條路依然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全縣最繁榮的主街道。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商家反對,協會投訴,美團為何遭遇“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