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已經深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從古至今人們都認為“攢錢不如攢人”。只要有了孩子,老了以後就能享受子女的照料,而且是越多越享福。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堅信“養兒防老”的那一批父母卻過得很慘。新聞上曝出兒女不贍養老人、將老人逐出門外、霸佔老人的房產等等,“養兒防老”卻成了“養虎為患”,真的是老人錯了嗎?
60歲老人哭訴:“我生了7個孩子,沒用”!住在同一小區的王婆婆和吳阿姨是對好姐妹,從年輕兩人一起帶娃、工作,脾氣性格在很多事情上不謀而合,感情就像親姐妹。
不過,兩人有一點不同,也間接的造成了兩人晚年生活的“差距”:
王婆婆家裡姐妹眾多,她覺得孩子多了熱鬧,而且將來能分擔養老的重任。所以年輕的時候生了7個孩子,認為自己的晚年生活肯定是兒孫滿堂,孩子們輪流照顧自己。
可吳阿姨不同,雖然她自己兄弟姐妹不少,但是她認為未來社會“有錢能使鬼推磨”,孩子太多了也沒用,還不如好好養一個孩子。
兩人的意見不同,王婆婆一直認為孩子多是好事,取笑吳阿姨只有一個孩子,將來這個孩子不管她,就沒人管了。
沒想到,王婆婆到了60歲才明白,孩子多了真的沒用。
七個孩子裡有四個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另外三個孩子已經結婚生子了,也不經常來看自己,每次打電話都嫌煩,說“你怎麼不找別人,光知道找我”。
再看看吳阿姨的晚年生活,跟著自己的兒子住在一起,幫孩子帶孩子,兒媳婦也很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
王婆婆見了心酸不已,哭訴道“我生了7個孩子,沒用”!
都說“養兒防老”,可為何子女越多越“慘”?為什麼王婆婆生了七個孩子,晚年生活卻過得這麼“慘”?
並不是“養兒防老”過時了,而是她沒有領悟“養兒”的真諦。無論生多少孩子,只要學會一點就“精養”,即便是1個孩子也會很孝順。
生一個孩子後,父母會把所有的心血、經歷、知識全部交給他,生活壓力也不會太大,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培育孩子身上。
而孩子越多家庭的經濟壓力就會越大,父母忙著賺錢養家餬口,哪裡還顧得上教育孩子。孩子們從小沒有父母的陪伴,自然就會學會一些壞習慣,恰好學會了不孝,也不能怨孩子。
因此,並不是孩子生得越多,晚年就能過得越好。
怎樣才是正確的“養兒”?50歲前做好這幾點,晚年生活不用愁了“養兒防老”只能當做一種精神寄託,想要晚年生活幸福度過,需要早做打算。
1、教育孩子孝順感恩
“生得孩子再多,都不如教育好一個”,要從小教孩子孝順父母,用愛養Ta小,就是在養自己老。
教育是從生活助攻的點點滴滴融入孩子腦海的,父母要以身作則孝順自己的長輩,教會孩子善良、道德、正直。
2、養兒防老不如攢錢
即便孩子孝順,長大後也會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儘量不要在經濟上麻煩孩子。
從年輕時為自己儲存“養老金”,等老了滿足自己生活的同時,還能幫孩子一把,孩子也會更願意照顧你。
3、安排晚年的樂趣
某些老人不受子女待見的原因就是太麻煩,跟孩子住在一起、什麼都找孩子解決。
不如找點自己的晚年樂趣,比如旅行養老、群居養老、參加老年社群活動等等,豐富自己的生活,別每天圍著孩子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