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1989年秋,一個87歲的老人在步行上班途中,被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騎腳踏車撞倒,頭部血流不止,急送醫院。聞訊而來的交警扣下了年輕人的腳踏車。後來,肇事的年輕人得知老人的身份,惶恐不已,在交警陪同下帶著禮品到醫院探望。老人掙扎著起來,為年輕人說好話:“他不是故意的,把腳踏車還給他,以後小心就行了。”年輕人並不知道,他撞倒這位老人的事,甚至驚動了江澤民同志。

這個老人到底是誰?

1954年6月19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艇大隊在青島成立了,蘇聯海軍向解放軍移交了兩艘潛艇。自清末以來,中國海軍為之奮鬥多年的潛艇夢終於實現了。

由於電磁波對水的穿透能力很差,潛艇作為一種水下作戰裝備,主要依賴聲學手段探測目標;另一方面,要想發現隱蔽在水下的潛艇,也要透過聲學手段。透過潛艇的裝備,中國海軍直觀地感受到了聲學科技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性。

中國海軍早期潛艇

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裡快,傳播距離也遠得多。因此包括潛艇在內的海軍艦船,如果噪聲控制不好,很遠就會被敵人發現。噪聲問題,關係到海戰的成敗;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又依賴於水聲科學的研究。

在1958年的一次會議上,海軍領導找到一位當時已五十多歲的知名科學家,向他提出一個請求:我國的艦艇出港時噪聲大,像敲鑼打鼓一樣,您有什麼辦法把它降下來?

這位科學家當然深知海軍艦船降低噪聲的重要意義。可他之前從事的是電子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與聲學專業差別很大。在旁人看來,這位科學家年過半百,在之前的專業領域早已功成名就,沒必要冒這個風險;一大把年紀了,還要另起爐灶嗎?

這位科學家的答覆很簡單:“國家有需要我就轉行。”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物華,江澤民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時的老師。美國作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寫道:學生時代的江澤民曾到朱物華家上門拜訪,與老師長談良久。“朱物華這種好學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使他成為江澤民一生仿效的楷模。”上海交大的老校長翁史烈院士回憶:江澤民同志不止一次叮囑學校領導,朱老師年事已高,有什麼事或者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告訴他。

朱物華(前排左一)幼年時全家照,後排左二是大哥朱自清

朱物華,原籍浙江紹興,1902年1月出生於江蘇揚州。朱家是書香門第,父親朱鴻鈞在外面做官,他的大哥朱自清後來更是成為了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朱家的家風是:尊賢尚禮,明辨篤實,治學修身,胸懷天下。

1915年,朱物華考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校(現在的揚州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19年,朱物華中學畢業後,報考了兩所學校—南京高等師範與上海交通大學,均被錄取。此時的朱家,由於父親失業,已經家道中落。父親希望朱物華讀師範(不收任何費用),減輕家庭負擔;但朱物華自己想去讀工科。關鍵時刻,大哥朱自清站在了朱物華這邊,他說:“興趣很重要,考上交通大學不容易,還是上交通大學好”,並向父親表示願意承擔朱物華的學習費用,盡力支援弟弟上學。取得父親的同意後,朱物華如願以償,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後來,朱物華深懷感激地說:“在這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正是大哥的支援,使我終於進入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

朱自清家世表

朱物華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一心一意勤奮攻讀,完全無視生活上的艱難。每天晨曦初露,他就起身讀書;晚上陪伴著昏暗的燈光,他還要作筆記;買不起書,他就到圖書館借書看。在少得可憐的生活費中還要省吃儉用,連被子破了都不買,省下錢來買書看。入冬,他那一床又薄又短的棉被連腳都蓋不到,他就用舊報紙把腳裹起來入睡。

1923年朱物華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了。同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庚款留美公費名額。

1923年8月,朱物華赴美留學,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學習,選擇當時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水銀整流器的耗電計算”為研究課題。他中午很少休息,冬天冒著嚴寒夜以繼日地堅待在實驗室裡工作,翌年即獲得碩士學位。

1924年9月,朱物華前往哈佛大學繼續深造。經過一年的學習研究,他獲得了電機系碩士學位,然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透過他異乎常人的努力,解決了濾波器的瞬流計算問題,1926年6月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老師、同學和友人都勸朱物華留在美國工作,但他看到中國的貧窮落後,決定回國,他說“要盡個人的能力對國家有所貢獻”。回國前,朱物華花了一年時間考察訪問,先後去了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捷克等9個國家。他參觀了這些國家的實驗室和工廠,還曾到德國柏林大學聽課,併到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盧瑟福實驗室對離子、中子和離子輻射作了短期研究。

民國時期的北京

1927年8月,朱物華從法國馬賽乘船回國。回國後,他先在廣東中山大學任物理學教授,1930年又去唐山交通大學任電工和物理學教授。1933年,一批漢奸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河北冀東地區建立了偽政權,搞得烏煙瘴氣。朱物華不願與這批民族敗類同流合汙,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擔任教授。

朱物華一心獻身於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電學人才。他的教學內容起點高,重視新技術。在北京大學,他用英語授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他最先編著我國電子學科教科書和《應用電學》、《無線電原理》等教材,內容新穎,有深度,還附有大量習題。他重視實驗研究、基本功訓練,每週親自安排實驗。實驗中,他要求學生培養檢驗理論和假設的能力,要求親手操作,並達到迅速而準確的熟練程度。

1937年抗戰爆發後,朱物華隨北大南遷至昆明,在新成立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他先在工學院教“電訊網路”等課,後來又在理學院教“無線電原理”課。在當時的艱苦環境中,他編寫的《電訊網路》教材,內容豐富,理論基礎紮實,並不斷把國外的最新資料補充進教材,緊跟世界先進水平,使學生獲得最新科學知識。當年在西南聯大選讀朱物華課程的學生中,湧現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兩彈元勳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

西南聯大

1945年抗戰勝利後,朱物華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任教。鑑於當時電視已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開始應用,他及時收集了國外有關最新資料,編寫了中國第一部《電視機原理與知識》的教科書,在高等學校開設了《電視學》、《電傳真》等課程,講授與電視技術有關的天線、接收、顯示裝置以及電傳真技術。而當時國外大學還沒有電視方面的課程。

解放後,朱物華被任命為上海交通大學工學院院長、副教務長等職務。當時,從蘇聯引進了一大批大學教材。朱物華雖已50多歲,但仍堅持每天擠時間學習俄文。僅用兩年時間,他就熟練地掌握了讀、聽、說、寫的能力,還翻譯了一批俄文參考書。

1955年,組織上調朱物華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副校長。朱物華雖已年過半百,但他毫不計較氣候寒冷、生活不習慣等不利條件,一口答應,欣然前往。為了表示紮根東北的決心,他將自己在上海的住處——一棟位於衡山路上的3層小樓低價賣給了一對退休的老夫婦。為此,同事們惋惜之餘,都笑他“迂”。

1956年,朱物華參加了《12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的制訂工作;並前往蘇聯、南斯拉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順道考察了蘇聯、民主德國、捷克三國的高校、研究所和工廠。

1958年,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朱物華為了國防事業的需要,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水聲工程的教學和研究上。

今天的上海交大水聲工程實驗室

1961年,根據工作需要,朱物華回到上海交通大學擔任副校長。為了加速建設學校的水聲專業,他毅然擔負起水聲工程的教學與研究領導工作。一方面朱物華組織有一定理論和實踐基礎的教師,廣泛收集科技資料,分頭編寫教材;另一方面,為求集思廣益,他鼓勵大家逐章試講,力求精益求精,編寫出了諸如水聲接收裝置、水聲傳送裝置、水聲換能器和基礎,水聲訊號傳播及抗干擾等專業課程講義。朱物華還親自編著了《資訊理論》,並主講了當時尚屬前沿的這門課程。這些工作的目標在於為上海交大建立一支師資隊伍和及時為當時已進入專業課教學階段的學生開出新課。

另一方面朱物華加速了水聲工程實驗室的建設。透過溝通協調,海軍部隊無償支援了噪聲定向站、迴音定位站、水聲通訊站、測深儀等重要裝置。此後,又相繼建立了供基礎研究用的諸種聲學實驗室。幾年後,上海交大這個新設立的水聲專業為用人單位輸送了大量合格的本科畢業生。1964年,朱物華率先在全國招收水聲學科碩士研究生,以後又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如今,上海交大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分佈在全國水聲行業的各個領域,其中的大部分已成為國內有關部門的技術骨幹力量。

朱物華對建設和發展中國水聲學科的貢獻,還在於他對重要水聲裝置基礎研究的重視上。1965年,他代表上海交大與其他單位一起承接了一項水聲裝置研製任務,當時這是某項國家重點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關單位的聯合攻關下,經過3年的努力,樣機研製完成並過了海上試驗,1978年該成果獲得了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0年10月,在朱物華的帶領下,上海交大協同有關單位,一起研製出一種綜合聲納樣機。其戰術技術性能不僅優於類似的仿製品,而且功能齊全,綜合性強;總體技術水平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該樣機後來獲得國防工業辦公室授予的科技進步獎。

在水聲科學的基礎研究上,朱物華也做出了不少有創新意義的貢獻。例如,80年代前期,他開展了對船舶螺旋槳空化噪聲預報的研究,透過對相似律理論的實驗分析,指導研究生推匯出了基於能量觀點的原型螺旋槳空化噪聲基本預報公式,提出了經過空氣含量修正的螺旋槳空化噪聲預報公式。經實驗驗證,這些公式能得出較精確的結果。當初領導佈置的任務,終於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

1978年7月,朱物華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他積極主張教學改革。在他的推動下,學校恢復了教學研究科,成立了教學法委員會,推行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抓點帶面試行導師制、選修制和學分制,推動全校開展課堂教學、考試方法、實驗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等方面的改革。這些主張和措施調動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教學質量較以前明顯提高。朱物華又與學校黨委一起遵循“基礎厚、專業面寬、適應性強”的指導思想,打破“文革”中按產品設定專業的狹隘性,按共同的學科基礎合併相近專業,改造老專業,加強、充實新專業,實施“以工養理、以理促工、理工結合”的目標,逐步重建、新建了應用數學系、應用物理系、應用化學系、工程力學系、工業管理系。確立了學校理、工、管相結合的辦學方向。

晚年朱物華給學生授課

1980年,朱物華主動辭去了校長職務,擔任學校顧問,繼續教書做研究。朱物華除了每週給研究生上4節課,空餘時間他又翻譯編寫各種論文達300多篇。他還和學生一起去實地考察科研成果,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科研作風。1981年春節,上海下了一場大雪,按原定計劃,朱物華要帶學生們到海邊去測聽艦艇的噪聲。可是雪後路滑,風大天寒,大家勸他別去了,測聽任務讓學生們去完成好了。但是,朱物華堅持要去,他冒著嚴寒,早上6點鐘就趕到了學校,和學生們一起驅車去海邊。在車上,朱物華對學生們說:“這樣的科研資料很重要,不能有一點一滴的差錯。我不去親自看一看是不放心的。”學生們從老師身上,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學到了嚴謹的治學作風。

後來,學校領導考慮到朱物華年事已高,為他配了專車,接送他上下班。他不肯要,再三推辭。有一次終於拗不過大家,下班時被同事們擁進車裡。小汽車開到他家門口,他一下車,便做了一件驚人的事:立即步行返回學校,再步行回家,以此證明“我還有行走能力,不必乘車”的決心。

1992年是朱物華執教65週年,也是他90華誕,上海交大與有關部門為他隆重舉行了慶祝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作為他的學生髮來了賀信,稱讚朱物華:“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幾十年如一日,為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題詞稱讚朱物華:“嚴謹治學,桃李芬芳。”國家教委的賀電稱讚他:“嚴謹治學,辛勤育人,不愧為一代師範。”

1998年3月11日朱物華去世,享年96歲。

15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傳銷騙局!“雅視”打著雅虎等知名企業的旗號發展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