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來,一直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必須的。雖說禮輕情意重,但是禮真輕了,就會被人說小氣了。
現如今,紅包的數額是越來越大。幾年前出個一兩百就可以,這兩年恨不得都是一兩千拿出去。物價上漲,人情上漲,可是工資也沒漲那麼快啊。你收紅包時多痛快,出紅包時就多痛苦。
收紅包時候是開心了,但等到要還出去時候,才知道肉痛。你生了孩子,別人給你五百,過一兩年,別人生了孩子,你是不是也要去給,還得在五百的基礎上再加點,否則顯得你小氣。
像我們90後末的人,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論是家人還是自己都著急結婚。因此逢五一、十一、端午、中秋這樣的假期,請帖總是收到手軟,更不說平時的週末了。五百、一千,出出去的是紅包,還出去的是人情。
你想想,十一這樣的七天假期,如果每天都有一場婚禮要參加,每場出五百,那七天就去了三千五,好吧,對於三線城市來說,一個月工資差不多就這樣沒了。要是碰上同一天有兩三場婚禮的,人去不了,飯沒吃到,紅包卻必須得到。如果結婚的是自己的閨蜜或好基友,那就不是五百的事情了。
等婚禮結束了,大家陸陸續續開始生孩子,新一輪的紅包大戰又要開始。
曾經有人發起過活動,大概意思是人情來往透過打白條的方式。比如我參加你的婚禮,給你一個白條;等你來參加我的婚禮,還來的也是一個白條。意思到了,錢省了。聽起來好像是不錯的樣子,但是,實施的了嗎?
人際交往,能不給紅包嗎?不能。還人情,能少給紅包嗎?不能。那麼,我倒想問了,紅#來來回回的,到底是人情往來,還是額外的生活壓力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