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3歲男孩做錯事,一女子好心規勸,沒想到這個“熊”孩子竟然拿戒尺朝女子臉部刺去,導致破皮流血。更奇葩的是,這個“熊”孩子的父母不但不及時制止他的不當行為,反而放狗助追女子。

路人看到此,都義憤填膺,替女子報了警。警察來處理時,這位母親的解釋讓人匪夷所思:“小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孩子經常對別人動手動腳,其實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聽著這奇葩母親的奇葩解釋,不禁令人唏噓。十三歲了還小?要怎麼寵溺才算他長大懂事,想不通這是怎樣的一對父母?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說: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想對這位母親說,不要拿一些理論來就錯將錯地教育孩子了。偏離教育和做人的基本核心,再多解釋都是犯錯者的“幫兇”!

當然也有一些問題引人深思:

一、“熊”孩子是怎樣形成的?

有一句話說“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熊家長”!所以說,“熊”孩子的出現都與家庭教育和家長教育有很大關係。分析當前“熊”孩子共性表現,形成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1.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不立規矩,長大不聽管教。在上述案例中,十三歲的孩子打小區的孩子,成人去規勸,反而拿利器把規勸女子戳傷,這就是典型的小時候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過錯行為、長大了不停承認管教、是非觀念淡薄所致的結果。

2.家庭成員無限度滿足孩子需求,讓孩子缺失了責任意識。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物資富裕的社會、家庭生活中,不論獨生還是二孩,家庭成員關係多成為6+1或6+2,成人對孩子的需求基本都是“有求必應”,即便做不到面面俱到,也絕不讓“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而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假.富二代”。

往往看到父母在工地上拼死拼活搬磚掙錢,上了大學還失業的獨孩卻在KTV唱著“我的老父親”或“白髮親孃”、“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打”......明明到了該奮鬥的年齡,卻選擇安逸、啃老,讓“頂樑柱”缺失了責任擔當,還怨自己父母沒有創下一片天地。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在小時候父母的“一片好心”處處包辦,在孩子幼小心靈裡沒有樹立責任擔當意識。

3.父母不科學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形成攻擊行為。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家長,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所以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都各不一樣。有的家長還由於文化水平、教育理念等差異,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比如有的家長經常“吼”孩子,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孩子小時候家長的吼、打下,導致孩子多半性格或孤僻、或暴躁。而且,在這種“語言暴力”、“肢體暴力”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多半帶有攻擊性行為或叛逆行為。所以說,父母教養方式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好壞。

4.父母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教育,讓留守孩子成了“散養人”。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特別在建築、建設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大。所以很多家長特別是農村家長拋家舍子外出打工,讓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也有很多家長為了生意,只顧埋頭賺錢,對孩子生活、學習缺少照顧、缺少管教,讓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散養人”等。要知道,成長路上缺少父母關愛和有效陪伴的孩子,多半在行為習慣、性格發展方面都存在問題。

二、“熊”孩子對社會的危害

1.“熊”孩子無視社會公德,有觸犯法律的危險。“熊”孩子之所以熊,就是從小不缺失做人的基本標準,對一些社會公德置若罔聞。長此以往,就會觸犯法律,造成社會危害。

2.“熊”孩子遇事不能換位思考,造成對他人的危害。“熊”孩子從小在家得到父輩們的溺愛,常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和人交往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更不會替人著想。遇到一些不順自己心願的事,從來不會換位思考,有時候就會造成對他人的危害。就如案例中十三的孩子作惡傷害其他孩子,還不聽人勸,反而變本加厲傷害規勸人。

3.“熊”孩子“熊”的結果,就是給自己的人生埋下一顆“炸彈”。熊孩子小時候在家中,所有成員對他都是百依百順,百般呵護,或是無人管教,這就造成熊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是非辨別能力弱、行為習慣差等不足。這一連串不足,就給孩子的人生埋下一顆隨時爆炸的“炸彈”。一旦爆炸,人生多半不堪。

三、如何讓“熊”孩子改“邪”歸正?

1.家長改變教育方式,明確規矩。著名教育家李玫瑾說過,“三歲上下說不行”,“0—3要立規於他,3-6歲要立威於他,12歲之前要立價值於他”,“孩子六歲之前管教,家長所有的話在孩子那都如“黃金”,十二歲之後再管教,家長的話就像“垃圾”。”

說的就是孩子在三歲之前一定要注意行為教育,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她要有敬畏意識;六歲之前就要著重習慣培養,在孩子面前樹立好自己的威信。因為3-6歲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等到十二歲再教育一切都是白費。所以教育孩子最佳時期就是六歲之前,家長要善於學習,掌握科學教育方法,起好表率,培養孩子規矩意識,管好自己,不度他人。

2.樹立良好家風,形成正確三觀。家風又稱門風,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好的家風如一本精彩又鮮活的教科書,讓孩子擁有好的品德。形成好的家風就要注重培養孩子高尚的情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和諧的成員關係、樹立明確的家庭規矩,讓孩子置身其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自然養成好習慣,成就好品德,擁有好思想和好命運。

3.把孩子當成平常人,專心做最真的自己。當今家庭中,每個父母都很愛孩子,但愛要有原則,千萬不可過度關愛、過度溺愛或全家上陣“火力”愛。特別是家庭成員多的家庭,各成員之間要理念相通,口徑一致,方法得當,和睦相處,“迴圈”地愛孩子,讓孩子做平常人,做最真的自己。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都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良好的習慣,都會與人為善,和諧共處。

4.重視孩子第一次犯錯,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但關鍵在於父母是否重視糾正孩子的犯錯行為,特別是孩子第一次犯錯,家長是否給予正確引導。不要小看孩子第一次犯錯,如果家長及時糾正,孩子再小都會形成好習慣。如果不注意糾正孩子第一次犯的小錯誤,還抱有“樹大自然直”的思想,孩子還以為就是那樣做。等孩子長大了,就會犯大錯。所以作為對孩子一生負責的家長,就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試錯過程,注重糾正,為孩子成長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有善的本性,家長只要注意自己的教養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

所以,面對“熊”孩子的不當行為,家長一定注意!你今天不狠心糾正孩子所犯的錯誤,明天社會就會狠心教他如何做人!

11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母親春節返程,兒子抓頭髮不讓走,工作真的比家庭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