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古城綠化”是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六大專項行動之一。繼許厝埕、古榕巷兩個街心公園對外開放後,位於南俊新街的“閩南小埕院”也於日前完成建設。
“出磚入石燕尾脊,石雕木雕雙合璧”,閩南古建築文化的特色被用在了“閩南小埕院”這處新建成的口袋公園。公園位於市區羊公巷至南俊路北拓示範段。這裡有承載著“小城故事”的殘牆,有能夠尋回兒時記憶的小品。在植被的甄選上,綠地內以鄉土植物石榴、香泡等進行配植,下層以梔子花、月季花和景石組景,營造地道的閩南園林景觀。
“整個主題建築的材料,是以舊材料和舊構建為主 ,我們建設了民居古大厝的大門、照壁。還有那個郵筒也是承載著我們遊子迴歸的承諾以及家鄉的關懷。”泉州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吳清渠告訴記者。
據了解,“閩南小埕院”總用地面積370平方米,6月開始施工,由於原有綠地的行道樹綠化量較大,專案結合立體景牆的形式,將其打造為閩南埕院式的路側遊憩空間。“我們會通過日常監管,加強環衛工人對這一塊的衛生清潔。”該口袋公園施工單位負責人李文榮介紹,公園開放後,每天都有專人進行衛生維護。
不僅是“閩南小埕院”,古城內的許厝埕、古榕巷兩個街心公園也已在近期開放,這些公園面積雖不大,但分佈在古城的小巷裡,改善了老城區綠化量不足的現狀,打造“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15分鐘休閒生活圈,不僅增加了城市顏值,也提升了古城居民的生活品質。
古榕巷街心公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