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職太太離婚獲5萬元家務補償,爆上熱搜!網友:真廉價!
但有的男同胞反倒認為:同樣是離婚,雙方都搭上了青春,憑什麼男方要賠女方損失?
據悉這對夫妻離婚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從首次訴訟離婚到撤訴,再到二次發起離婚,幾經周折後,法院一審判決他們二人離婚:孩子由王女士撫養,陳先生每月給撫養費2000元,享有探望權,共同財產由雙方平均分割。另外根據民法典新規定,法院判決陳先生付給王女士家務補償5萬元。
新民法典的頒佈看似對女權的維護越來越深入民心了,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全職太太這一尷尬的“職業”,吃力不討好。
有人說,自己為自家孩子做出個人“犧牲”,時間、青春及身體方面的損失,待孩子長大成人,收穫的也是滿滿的幸福感,甚至是一輩子的保障,到那時,誰又該向誰訴苦呢?
但其實,一個新家庭的誕生,父母雙方都是有責任和義務的,但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人們,總以為女人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
所以,發生這種事情,看似悲劇,但其實是人性泯滅,誰都不能為這段婚姻感情的破裂買單,反而是成長中的一劑猛藥。
有的女人在婚姻中成就自己,獲得幸福;
有的女人在婚姻中成長自己,獲得成長。
無論怎樣的結局,都是一種經歷,自己選擇的路,只能由自己承擔後果。
《婚姻心理學》中有句話說:“不好的婚姻把人變成瘋子,好的婚姻把人變成傻子,最好的婚姻把人變成孩子。”
見過許多在婚姻裡變成瘋子的女性,所以才更加理解為什麼如此多人拒絕低質量的婚姻,選擇高質量的單身。
曾有人總結當代女性的四大悲劇: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有資料表明: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攬了全部家務,41.7%的家庭,是女人做了絕大部分的家務。
但值得慶幸的是,有很多女人走出這種悲劇誤區,真正在婚姻磨礪中成長起來的女人,才真的是一筆不小的收穫,起碼自己懂得了堅強,懂得了靠自己。
這個社會本就是殘忍的,誰都不是誰的附屬,只有自己強大到任何時候都能華麗轉身,才是真正的昂首挺胸。
女人到底應該回歸家庭還是迴歸職場?如今很多女性和男人一樣,甚至比男人工作量還要多,又要負責賺錢養家,又要負責貌美如花。
很多女性要在下班後包攬家務,已是“理所應當”,甚至連生病的權力都沒有,因為裡裡外外只能靠她一具人。而且還不能出現一點差錯,稍有不慎還會被家人指責“不稱職”。
馬伊琍和姚晨主演的電影《找到你》中,將一個職場媽媽的心酸表達得入木三分,姚晨扮演的李捷就是一名職場媽媽。
她努力工作只為能給孩子爭取更好的物質生活,卻被責罵“不配為人母”!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警察問她,為什麼孩子白天失蹤了,晚上才報案?她說,白天在上班,下班才知道。
孩子丟了,姚晨在垃圾堆裡發瘋了一般翻找,她已經悲痛欲絕,瀕臨崩潰,可是就連最親的人,都不肯放過她,說她不配當媽媽。
她似乎一直在“被指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成為“不負責任的媽媽”的代名詞。
反觀那些在家全職帶孩子,一有家庭矛盾,就被說“一天到晚只知道花錢”;
生了孩子去上班,別人會說你“不帶孩子不顧家”……
有人調侃到:“為什麼只有人會問女性:你是如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卻沒有人問男性這個問題。”
是啊,多麼痛的領悟!
在傳統的潛意識裡,很多人覺得女性做家務、照顧孩子是理所應當的。
夫妻二人為了經營好一個小家而共同付出,本無可厚非,但很多時候,女性怕的不是身累,而是孤軍作戰的心累,甚至是不被珍惜勞動成果的心死。
全職太太離婚獲5萬家務補償這件事,其實是千千萬萬箇中國式婚姻家庭破裂的現實案例,只不過這位太太還有五萬補償,但多的女性是一朝離婚,除了自己什麼也帶不走,甚至是孩子。
透過這個案例啟發女性:
1、及時自我成長,居安思危
一個女人,無論任何年齡,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讓自己成長,因為充實自己大腦而獲得的財富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拿不走也偷不去的。
即便遭遇婚姻不幸也會有離開的資本,不屑尋些憐憫的施捨,才不至於使自己內心落差太大,患得患失。
2、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全職太太這個危險的職業,一旦選擇結婚生子註定會被社會淘汰幾年,而且要在孩子能脫離母親時及時迴歸社會,也是亡羊補牢的一種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