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最近一個年輕的媽媽

因為10歲女兒上網課不認真

氣得拉著她往海里走

企圖嚇唬孩子的事一下上了熱搜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市民報警,稱一對母女欲跳海輕生,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一年輕女子正拉著一名10歲左右女孩往海里走。

當時女孩比較反抗,一直在哭,看見民警到來,伸手就往民警這邊夠。

勸導一番無效後,因風浪較大,4位民警決定手拉手下水,最終將母女拉回岸邊。

在民警的詢問下,女子解釋了做出此舉的原因,自己在家帶小孩上網課,但孩子總不好好上課、寫作業,還老跟她吵架,女子這次實在是受不了,便把孩子帶到海邊來,想“嚇唬嚇唬”她。

民警聯絡上女子家屬,隨後兩人由家人接回家中。

電視好看,手機好玩,作業難寫;

飯好吃,覺好睡,習難學;

家長兩眼一瞪,桌子一拍,孩子笑笑依舊不乖……

但視訊中這個媽媽的做法太過激了,很容易給孩子留在陰影的,而且如果一個不小心,孩子被大海吞走,後果是她承擔不起的。

視訊中的母親且不論事情做的是否安全,光看到“嚇唬嚇唬”這幾個詞我就心生厭煩。

每一個失控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失控家長。

而令人遺憾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孩子厭學、叛逆的根源,反而以嚇唬、責罰、打罵等形式加劇現有問題的嚴重性,或者是製造出新的問題。

有人一針見血地說,父母對孩子的憤怒,本質上是對自己教養無力的憤怒。

要挾、打罵、責罰孩子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讓孩子聽話,但情緒失控從來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跟不用說以跳海這樣的極端方式。

找出孩子為什麼厭學,為什麼叛逆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或者家長也需要在孩子的不聽話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標準。

聽起來像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建議,但大家不得不承認的是,幾乎是所有的家庭,在情緒失控之後,我們還是得冷靜下來,重新回到事件的起初,去與孩子和解,去分析,去改善。

所以,為什麼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從一開始就管控好情緒,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呢?

我明白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孩子不願意學習確實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但家庭教育裡最忌諱完全以孩子為中心,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總是喜歡指導、干預、教訓、批評、訓斥、打擊孩子。

1.學會放手

要學會後退一步,讓孩子掌握主動權,讓孩子自己思考。

如果盲目的大包大攬,孩子就會形成惰性不思考。

但在放手之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資訊: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父母只能在一旁幫助你學習,不能代替你去學習。

2.學會分析

對於孩子不會寫或是寫的不好的題目,要分析清楚孩子為什麼寫不好。

是因為懶惰還是因為不會,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改正。

3.避免消極資訊的傳遞

比如皺眉、嘆氣、瞪眼、吼叫、拍桌子等,會給孩子設定負面基調,非常具有殺傷力。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會非常敏感,增加孩子寫作業時的緊張感。

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是在你的情緒上,而不是作業上。

4.重視孩子的“小勝利”

有很多家長信奉打擊式教育,認為孩子不能誇,一誇就飄。要多打擊,才能更加優秀。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時候打擊式教育。越打擊,孩子越會認為自己不行,反而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興趣。

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是怎麼解決問題的,關注一些“小勝利”,就會給孩子挑戰困難的積極性。

糾錯時不妨對孩子說:我敢打賭,如果你再檢查一遍,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

5.放平心態

不要在孩子不寫作業或是成績下降的時候大喊大叫。

越是大喊大叫,孩子內心越是牴觸。

試著放平心態,用平靜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會有意外的收穫。

6.注重孩子的心理

孩子年齡越大,越要注重孩子的心理。

如果像這則新聞裡的媽媽一樣,情緒上來了,要拉著孩子一起投海,如果之後孩子遇到挫折了,也採用這種極端的方法,那該怎麼辦?

家長的舉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處事觀:家長遇事越冷靜,孩子也會學會冷靜有序的處理事情,家長遇事容易暴躁,孩子遇事也只會用暴力、偏激。

《安徽啟蒙狗》法律顧問:何振國(安徽九華律師事務所)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3個月女嬰訓練趴睡,被活活悶死!母親在門外全程監控還問:要給她翻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