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恐嚇式”教育成孩子噩夢

前幾天,一則#女兒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 的新聞上了熱搜。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市民報警稱一對母女欲跳海輕生。

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一年輕女子正拉著一名10歲左右女孩往海里走。女兒當時已經泣不成聲,一個勁地想要掙脫媽媽,卻被媽媽強拖著,繼續往深海里走。

據民警了解,原來媽媽帶女兒投海輕生,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嚇唬一下孩子。”

看完這則新聞,我心裡真的是感覺很無奈,又覺得很痛心。

這位媽媽的過激行為,引來眾多網友對教育方式的深度探討。這種教育方式能不能把孩子教好,我不想對下任何結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會留下心理陰影是真的。

現在,那麼多父母都明白科學育兒的概念,也都看了很多育兒書,但依然不能用理性的方式進行教育。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有幾句話,我是贊同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安全、快樂。沒有哪個父母故意讓孩子變得害怕、羞怯、不體諒他人、令人討厭。

雖然爸媽們不會故意這麼做,但是爸媽可能會在無意的情況下,給孩子的童年留下噩夢。

然而,這位媽媽採取的“恐嚇式教育”恐怕就是讓孩子一輩子受傷的方式。

偷懶的父母才選擇“恐嚇式教育”

很多父母都會困惑,自己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孩子,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出現各種性格問題。

其實,打罵早就不是父母“虐待”孩子的主要途徑。很多爸媽可能不再”虐待”孩子的身體,而是對孩子進行精神摧殘,比如,”恐嚇式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很多家長喜歡用恐嚇的方式教育孩子。這些話,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你再哭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要是不聽話,我就把你送給別人養。”

“再不乖乖睡覺,半夜會有妖怪來找你哦。”

“你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

然後,爸媽們欣喜的發現,這些話,效果不是一般的好。這些被嚇住的孩子立刻停止那些不好的行為,變得乖順起來。然後,爸媽們開始屢試不爽的使用這個方法。

此前,一位具有百萬粉絲的博主分享了一條博文,其中“恐嚇式”的教育方式引起爭議。

微博的內容是這樣的,作為三個孩子媽媽的女博主決定全家在週末出遊。

出發前一天的家庭會議上,媽媽對三個孩子提出,出發前必須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否則將被留在家裡。

次日一大早,媽媽檢查時發現,6歲的老二沒有完成任務,她要按約定執行。

看到媽媽要來真的,老二先是大哭,繼而抓狂般地抱著媽媽的大腿不斷央求,但媽媽狠了狠心,還是留下了她,帶著全家人走了。

晚上,老二終於忍不住給媽媽打了電話,說害怕一個人在家。這時,媽媽提出只要完成雙倍學習,就回家接她。磨磨蹭蹭到當晚10時30分左右,6歲的老二終於完成了學習任務。孩子的爸爸這才驅車回家接上了孩子。

一個6歲的孩子,爸媽就是她全部的依靠,卻被母親以“恐嚇+拋棄”作為懲罰,說是童年噩夢也不為過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寫作業,爸爸媽媽本應該在陪伴的同時,教會孩子正確的方法,而不是就扔下孩子一個人,讓孩子自己在害怕中摸索。

6歲的孩子正處於入學準備階段,或者是剛上一年級,正是需要爸爸媽媽培養習慣和能力,教授正確學習方法的時候。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反覆的過程的,需要爸媽在掌握科學方法的同時,還需要足夠的耐心。

是啊,“恐嚇式教育”效果直接,且不用看任何科學育兒書籍,可以說是見效快、效果好、省精力省時間。說到底,爸媽選擇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偷懶的行為。

教育是一場自我提高和修行

美國正面教育管教體系創始人簡·尼爾森說:“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家庭教育考驗的不僅是爸媽們的情緒管理和生活中的榜樣作用,考驗的還是爸媽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前者對爸媽們來說,是一場內心的修行,後者對爸媽們來說是一場自我的提升。

從事教育行業這麼久,我見過平和的父母,也見過精通育兒理念的父母,但是不得不說,我見過非常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多是將二者的結合較好的父母。

學校的老師很大程度上是教授知識,孩子的人格、習慣、能力以及很多方面,其實需要父母的培養。

日本小說家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的確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漫長的成長歲月中,父母一言一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有人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育人,先育己。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4歲女童被打進ICU: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惡毒”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