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的一個熊孩子放學回家後,站在自家7樓陽臺將一大瓶墨汁澆了下去。這一澆,不僅染黑了大樓的牆壁,樓下的鄰居們也遭了殃,窗臺和曬著的衣物都沾上了墨汁。
孩子家長從鄰居口中知道此事後,做出的反應和處理得到了網友的一片稱讚。
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首先,媽媽帶著孩子挨家挨戶地道歉,向鄰居們表達自己的歉意。
然後,媽媽和孩子把鄰居沾了墨汁的衣服統統帶回了家,一起洗乾淨,實在洗不乾淨的就買新的賠給鄰居。
最後,媽媽請來了專業的清潔人員把弄髒的牆面清理乾淨。最讓網友點讚的是,這位媽媽讓孩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清潔人員清理完牆面,孩子在太陽下曬得臉蛋通紅。媽媽的“狠心”,讓無數網友點贊:雖然是懲罰,但是這個懲罰幹得漂亮!孩子的教育是否需要懲罰?
關於懲罰,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地提過,她說:“人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犯錯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以後不再犯。”
影片案例中,媽媽處理的方法有著怎樣的教育智慧呢?
小編認為,這個孩子潑墨,也是一時糊塗做了錯事,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會闖禍,當他看到“案發現場”時也應該是驚慌失措的。這時候,如果媽媽憤怒地呵斥他一頓,或者暴打他一頓,那麼孩子做錯事情的內疚感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因為他會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代價了,媽媽的呵斥或暴打已經抵消了自己的錯誤。
這位媽媽智慧之處就在於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打罵,而是挨家挨戶帶著孩子登門道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困擾,也讓他親臨了自己的闖禍現場:一堆被墨水染得爛七八糟的衣物和被自己“破壞”的牆面。
當孩子親手清洗這些衣物,發現手都搓紅了,還洗不掉的時候,他的內心會對自己說一萬遍:以後我再也不這樣做了;當孩子站在烈日下看著清潔師傅辛辛苦苦、一點點地清洗被自己弄髒的外牆面的時候,他的內心也受到了深刻的震撼和教育。
孩子犯錯後,家長如何讓孩子長記性?
孩子犯錯了,懲罰輕了,擔心孩子不長記性,懲罰重了,又擔心孩子承受不了。那麼,“懲罰”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讓孩子明白犯錯的原因
父母在懲罰孩子前,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懲罰的原因,這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關鍵。同時,家長也要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來選擇相應的懲罰方法,讓孩子更清晰地認知行為與後果之間的關係,從而增強責任感,比如:
●如果孩子犯的是生活中的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是由於好奇和求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麼就沒必要深究,只要讓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錯的後果就行。
●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竊、撒謊等,家長就可以透過小懲大誡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讓孩子為犯錯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事,父母的管教重點應該是讓孩子認識到他做的事造成了什麼後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這件事的後果負起責任。例如,孩子因為邊吃邊玩而打翻了碗盤,父母不必大發雷霆,但要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收拾乾淨,不收完不可以去做其它事情,直到他清理完畢為止。真真切切讓孩子體驗到“我為什麼不能再做這樣的事,因為我要為這樣的行為承擔後果。”
懲罰要適當、及時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如果懲罰過重,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必須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比如案例中這位媽媽和孩子一起來清洗衣物、讓孩子看著清潔人員清洗牆面,體驗清潔人員的辛苦,孩子自然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犯錯後,如果能立刻體驗到犯錯的後果,他的記憶會更深刻。但是,如果當時情況不適合懲罰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則可在事後與孩子回顧當時的情形,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具體的懲罰措施,家長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給出改正錯誤的方法
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有可能並不知道怎樣去改正錯誤,所以在批評孩子時,一定還要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告訴他犯錯之後應當怎麼辦,並儘量促使他按照您的要求去行動,這樣會減少孩子犯錯或重複犯錯的可能。
另外,父母在批評或懲罰孩子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 要注意隨時關注孩子的身心感受;
● 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 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的地方,以免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 注意措辭、語氣,不要對孩子說威脅、恐嚇的話語;
● 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 處罰後要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END
孩子的成長中,難免會有淘氣和犯錯,這恰恰說明孩子正在成長。需要提醒的是,我們懲罰孩子只是為了塑造行為,並非否定對他們的愛,在懲罰他們之後表達對他們的愛,讓孩子明確爸爸媽媽還是愛自己的,他們只是對自己這個行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