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有一種孤獨,叫做身處鬧市中的孤獨,我國不少老人如今正在化身一座孤島,在熱鬧的城市中獨孤地生活。

我國如今正在邁入中度老齡化,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很多年輕人是家裡的獨生子,照顧老人只能把老人接到城市和自己居住。

熱鬧城市中的孤寡,身處高樓大廈,卻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

曉娟的出身農村,父母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爸媽知道種地的辛苦,所以費盡心力供孩子上學,把孩子送進城裡,找到穩定的工作,自己還付首付買了一套房子。

父親在幾年前去世了,由於長時間幹農活,母親的身體也不太好,曉娟放心不下自己的母親,就勸著媽媽來和自己一起住,好說歹說把媽媽接過來了,曉娟也能放心上班了。

但是時間過了半年,母親的情緒眼看著消極下去,曉娟開始感覺出不對勁了,跟母親談了一次以後,曉娟才明白把母親接到城裡並不是“對母親好”。

母親年紀大了,手腳不方便,平時走路也慢,城市裡的生活根本不適合她,平時覺得孤獨了,也沒有事情做,只能坐在家看電視,曉娟忙工作,老太太也沒有個說話的人。

大半輩子都和田地打交道,在這裡和別人沒什麼共同語言,曉娟也忙工作陪母親的時間很少,半年了才發覺原來母親雖然不缺少物質上東西,但是她缺少的精神上的陪伴。

商量過後,母親還是決定回到村裡,平時吃完飯和村口的阿姨們聊聊天,也挺好的。很多老人其實都面臨著這個問題,雖然被子女接到城市裡養老,但是人生地不熟,和周圍人都不認識,精神上十分的孤獨。

這就叫“城市孤寡老人”,不缺吃穿,但是缺少陪伴和解悶方式,整天閒著,其實也容易閒出病來。

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子女應該從老人角度考慮問題

忙了一輩子,突然閒了下來,捨棄了家裡的土地,其實很多老人會覺得空虛,這時候子女就應該盡心盡力讓老人“忙起來”。

搬到新環境,一定要帶父母熟悉地形

帶著老家的父母搬到了樓房以後,首先應該帶父母熟悉附近的建築,哪裡有公園、哪裡有廣場、哪裡有早市夜市等等,也要教父母坐公交,然後鼓勵父母經常去外面散散心,不要總是悶在家裡。

搬到新環境,鼓勵父母尋找興趣

廣場舞現在是很多老年人鍛鍊身體解悶的方式,如果家裡父母不適合跳舞,也可以鼓勵父母報一些老年人興趣班,書法、畫畫這些都比較適合老年人,如果附近還有老年大學,父母身體條件可以的話,也可以試一試。

如果父母是單身,子女可以鼓勵老人找個老伴

老人身體健康,只是獨自和孩子居住,孩子也可以鼓勵父母找個伴兒,畢竟人是群居動物,如果遇見合適的,不需要估計“面子”。畢竟有個人在家陪伴,孩子也能安心工作,但是這也要尊重父母的意願。

人到晚年,失去了勞動能力,子女應該自然而然地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其實養老也不止是把父母接到身邊這一種方式。

老人的晚年,有哪幾種方式可以選擇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也正在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做出努力努力。

社群式養老正在逐步流行

和養老院不同的地方在於,社群式養老中心,老人能活動的區域更多,能交流的同齡人也更多,社群中也有比較健全的醫療、休閒體系,老人能生活得更自由。

在旅行中度過晚年

不少老人一輩子都困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他們到了晚年也想出去看看,於是晚年生活基本都是在旅行中度過的,累了就休息一陣再出發,完全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含飴弄孫式養老,也是老年人期盼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家庭美滿幸福,他們也喜歡孩子,願意給兒女帶孩子,平時接送孩子、帶孩子玩遊戲、給孩子做做飯,這樣他們生活也能充實很多。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不是隨便說說的,子女在父母老去的時候,應該主動孝敬父母,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這樣給自己的子女做好榜樣,才能一代又一代的讓自己的家庭更加和諧。

你們父母家的養老方式是哪種呢?會不會考慮給老人送到養老院?

9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7旬空巢老人一輩子未婚獨居深山,每天都吃擀麵條:沒吃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