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媽說:
最近看到北京房山區法院審理的一起離婚案的新聞,第一次看到這個訊息時,跳入眼簾的標題是“全職太太離婚獲5萬元家務補償”。
我吃驚於兩個關鍵詞“全職太太”和“5萬元”。
“婚齡5年,補償5萬,座標北京,實在太少”,仔細瞭解後才知道5萬元是雙方共同財產平分的基礎上,男方額外對女方進行的家務補償,王女士提出訴求,由法院綜合考量後進行的裁決(考量因素包括雙方婚後共同生活的時間、女方在家務勞動中具體付出的情況、男方個人的經濟水平、當地一般的生活水平)。
這麼看來,王女士婚後還算不上“全職太太”,而是“全職媽媽”,畢竟全職太太是家裡有保姆,自己可以實現品茶插花美容自由的,比如《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和《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從判決結果看,王女士的丈夫並沒有這個經濟實力。
先不論這5萬的補償是多是少,獲得賠償後呢,王女士要面臨重新進入職場獨自養育孩子的挑戰,5年裡她缺失的成長機會5萬元能買回來嗎,這是我不想看到又必須承認的現實。
我相信每一個帶著愛步入婚姻的女性都不希望以獲得“家務補償”來結束自己的婚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
但,成年人的世界又有多少人不是被裹挾著前行呢?我採訪了身邊的一些全職媽媽,她們當下的處境確實代表了很多媽媽的困境。
1
本身競爭力低,家人又越來越不理解朋友的親戚W,33歲的她現在是3個孩子的媽媽,高中畢業就出來打工,19歲就結婚了。二寶兩歲時W開始了全職帶娃的生活,二寶剛讀幼兒園又意外懷了三胎,算是徹底被孩子留在了家裡。
前幾年還好,她帶孩子做家務輔導學習,老公跟人合夥做生意,早出晚歸,兩人省吃儉用買上了車和房。
2020年W老公從原來的公司出來自己做業務,可恰好趕上疫情,業務開展十分艱難,一家人的生活也變得緊巴巴的。壓力越來越大的老公突然態度堅決地讓W出去上班。
W也想出去上班,但由於學歷的限制,再加上這些年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要麼工作時間超長,要麼工資待遇極低,那樣的話3個孩子誰接送?家務誰做?作業誰輔導?
W和老公根本說不通,老公只說為什麼別人的老婆就可以邊上班邊照顧孩子,是W自己在家歇懶了找理由不工作。我真想拉著W老公問問他說的到底是誰的老婆?人家是不是也有3個孩子?如果真的如此,給我也傳授一下是怎麼做到的!
W的價值不被別人看到也就罷了,現在逼W出去工作又把她的付出說得一文不值的人,恰恰就是那個當年非W不娶的人。這委屈跟誰去說?
看來“有情飲水飽”的愛情故事多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婚姻裡的女人必須有掙“麵包”的能力,伸手要錢的日子久了,連另一半都會覺得自己是婚姻裡的伸手黨。有對方的理解和尊重還好,如果沒有,真是打碎了牙還要和著血嚥下去。“落後就要捱打”的現實在婚姻裡上演起來更無奈。
如果說W面臨的困境是因為自己學歷低限制了競爭力,才導致現在的被動,那碩士在讀的薛面臨的又是另一種選擇困境。
2本身競爭力強,但自己顧慮很多薛是我們公號的粉絲,妥妥的碩士在讀生,卻因為結婚生娃把自己的學業暫停(薛正是因為有了孩子才關注到我們的),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讀了那麼多書,當媽後還是要重新學習當媽的功課。
薛現在的處境是自己帶娃,老公掙錢,沒有工作經驗的她即使想做兼職都顯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索性撇開他人的眼光,做些時間自由的手工補貼家用。我問她是什麼手工活,她頓了頓答道:縫拉鍊,一把(100個)一塊多錢。(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真的震驚了)她苦笑說,閨蜜說如果有人寫一篇“碩士媽媽縫拉鍊補貼家用”的稿子,可能要衝上新聞熱搜了。
她說自己不是沒有考慮過這樣選的代價,但想起公婆來照顧月子,因為能不能在家裡吸菸、孩子哭了要不要抱這樣的問題爭吵不斷,育兒分歧大,又無法溝通,一度氣到回奶。月子沒坐完薛就趕緊把公婆請回老家了。
薛實在不想把時間花費在改變公婆的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上,她寧願在自己的前程上做出犧牲和讓步,也不讓孩子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
聽起來薛是浪費時間,可她是“浪費自己的時間獲得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如果不是媽媽,誰會捨得付出這樣的犧牲?說起以後的打算,薛說只能把孩子帶到幼兒園後再考慮回去攻讀碩士學位,和孩子一起“上學”。
薛就是太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了,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但媽媽的愛不是自我犧牲就夠的,也不是做出了自我犧牲就代表很愛孩子。其實薛的努力方向可以變一下,因為縫拉鍊的兼職對她的學業並沒有什麼幫助,全職媽媽的自我成長本來就很難,更應該把“鋼”用在刀刃上,研讀專業書籍,關注專業發展。
那全職媽媽該如何突圍呢?或許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
3提升自身競爭力,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年後又招聘了一個小助理L,是二胎媽媽,面試溝通的過程中我知道這個媽媽是“有備而來”。
下圖是面試過程中小助理L給我發的郵件
(文字裡流露出滿滿的期待)
小助手說她迴歸家庭時就沒有放棄重返職場的想法,當時因為工作在外地,一個月回家一次,對孩子的陪伴太少,就和老公商量自己帶,陪孩子到三歲。雖然因為生二胎不得不推遲出來上班,但從來沒有放棄過。
她說別看自己全職帶兩個孩子的日子並不算長,哭的次數比過去十年還要多,有段時間,她會突然情緒崩潰,嚎啕大哭的時候有,默默抽泣的時候也有,把孩子都嚇住了。
她意識到,自己該抽身投入工作了,這種不快樂的狀態給孩子帶來的不是陪伴的快樂,而會埋葬了快樂。
L開始挖掘自己感興趣的和擅長的,最終把工作定在與育兒相關的文字工作,地點放在杭州,那裡有更多機會也能每週回家。和老公溝通後她就著手投簡歷、面試,工作確定後和公婆協商帶孩子的問題,斷奶、租房,順利入職,跨出重回職場這一步。
她說新的職業生涯是以與孩子的分離為代價,她不敢跟孩子影片,實在想孩子就從家裡的攝像頭裡偷偷看一眼,聽到孩子哭自己也跟著抹眼淚。
除了與孩子分開的焦慮和不捨,還有工作上的磨合。部門開會,同事們會說到她聽不懂的詞語,別人用腦子就可以記住的東西,她得用筆記下來。我問她會不會因為這些而焦慮,L樂呵呵說:“沒機會重返職場才會焦慮,希望滿滿的,不焦慮”。
和前兩位全職媽媽相比,L能實現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的角色轉變是因為她一直都在準備著,她知道自己早晚要出來工作的,不放任自己陷入瑣碎和孤獨的全職生活,當自己覺察到帶娃的狀態不對時就果斷出來找工作,然後帶著工作機會去爭取家人的支援,對於孩子也做到了該放手時就放手,用媽媽自身的成長去影響孩子。
可能有媽媽會問那婚姻幸福生活富足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全職太太的困境?
87版《紅樓夢》裡晴雯的扮演者安雯就被丈夫蘇越呵護了23年,甜蜜了23年。
可23年後的一天蘇越入獄欠下鉅債,一直什麼都不用操心的安雯開始變賣家產,困窘到居無定所,為掙錢到酒吧趕3到5分鐘的演出。
安雯簡直就是從電視劇裡走出來的“田蜜”,被老公保護的太好,與社會已經脫節,再次重返職場,就要承受比常人更多的痛。
在經歷了丈夫的變故和生死考驗後,安雯說:誰也救不了你,誰也打不垮你,只有你自己能救你,自己能摧垮你自己,所以永遠不要自我放棄。得出這個感悟,讓她付出了想象不到的代價。
瓜媽最後說: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逼”全職媽媽都重返職場,但有機會的話,請一定不要放棄,更不要害怕。即使暫時必須留在家裡,也可以為重返職場做準備。
我之所以在眾多應聘者裡選中了L作為我的小助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在帶娃的時候並沒有因為媽媽的身份放棄學習、放棄自己的追求,應聘的溝透過程中,有兩封郵件是她凌晨2點多發出的,這樣媽媽雖然不如其他人精力充沛,但內心那份堅定我懂,我相信她有“逆風翻盤”的能力,也能很快把孩子接到身邊。
我們和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哪怕孩子再需要媽媽,也就是學齡前的幾年,七分精力做自己,三分精力做媽媽。如果有機會重返職場,你可以鄭重而溫柔地告訴孩子:寶貝,請理解,我是你的媽媽,也是我自己,我要去工作了。
不要把選擇權交到他人手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婚姻生活裡一勞永逸享受安穩,婚姻是座圍城,一磚一瓦都得兩人一起新增,要不,經不了幾年風吹雨打,就會轟然倒塌。
我知道生活的無奈比我們想象得要難纏的多,只希望媽媽們一起在自己的影響圈裡持續行動,讓自己逐漸具備選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