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廣州一位外賣小哥的遭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這名外賣小哥吐槽稱,自己送了1000元的奶茶訂單,配送費就給了5元錢,就因為是一個訂單。小哥覺得,幾十份奶茶,自己的電動車勉強裝得下,其他訂單想接也沒地方放了,實在是得不償失。對此,某外賣平臺迴應稱,配送費是系統根據配送距離自動計算的,平臺方無法修改。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外賣小哥可以自己申請大額訂單補貼。再者,只要使用者實際支付金額減去使用者支付的配送費結果大於等於80元,外賣小哥就會有大額訂單獎勵,這些系統都會自動完成的。
看起來平臺方已經對類似情況做出了完善的應對措施,但是,這件事中,外賣小哥仍是將自己的遭遇放到了網上,是他自己不知道這樣的申請流程嗎?外賣小哥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多掙錢,那對於怎樣維護自己利益的規定應該是瞭解最清楚的。平臺的相關規定,也應該在員工培訓的時候講清楚,並設定好相應的申請流程,維護外賣小哥的利益,也不會導致類似問題頻發。
的確,外賣業務的蓬勃發展,讓很多人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對外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更多的人躋身於外賣行業,因此產生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外賣的配送時間越來越短,甚至只要出現差評,就直接扣外賣小哥的錢,平臺並不會調查是誰的過錯。如果是因為沒有滿足顧客的無理要求遭受惡意差評,外賣小哥又該如何申訴,或者申訴又會有怎樣的處理結果,這些問題平臺方不會考慮。
針對外賣小哥遇到的各種問題,平臺方說他們的系統會智慧處理,但是系統真的是智慧的嗎?前一段時間,一篇文章在網路上刷屏了,《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裡》,外賣系統透過精準計算,不斷縮短外賣配送時間,騎手只能用超速、闖紅燈來減少自己的配送時間,就這樣,平臺方和外賣小哥陷入了一個怪圈,外賣小哥超速闖紅燈減少的配送時間被平臺方認為是自己給的時間充足,進一步縮短時間又加劇了外賣小哥的壓力,漸漸地,外賣員成了一個高危職業。
輿論四起之時,各大外賣平臺立刻做出了相應的回答,稱會多給騎手一些時間,最佳化系統,多為騎手考慮,進而保障騎手的安全。但是這麼長時間看來,好像平臺方並沒有多大的進步,外賣小哥的各種困境還是沒有解決。按理說,平臺與外賣小哥是合作關係,平臺主要是給外賣小哥提供了工作的中介,外賣小哥的工作狀況是平臺的名片,雙方應當是互相成全,共同發展。但現在平臺一方完全支配外賣小哥的行動,外賣小哥只能如提線木偶般改變自己,沒有反抗的機會,兩者的不對等也就造成越來越多的矛盾,又怎麼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呢。
外賣小哥的種種遭遇引人同情,也值得更多人關注,越多的關注才能促進外賣平臺及時改善,注重保障騎手的利益。前一段時間,一位高度近視的外賣小哥,因為下雨,害怕自己出事故,向站點請假,得到的卻是讓他辭職的迴應。從這些事件就可以看出,平臺方仍是沒有將外賣小哥的權利放在心上,也沒有對此做出整改措施,外賣小哥還是任由平臺支配。其實,做出改善也不是多難的問題,就拿大額訂單來說,將這種型別的訂單也像快遞一樣,以重量體積進行加價處理,外賣小哥的訴求不就直接解決了嗎?所以說,不是解決問題有多困難,而是說人願不願意這樣做。
外賣業務的發展給大多數人帶來了就業機會,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一直有各種問題出現,倘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對不合理的規定做出改善,那就會導致一些人不願意進入外賣行業,這當然是不利於整個行業發展的。現在,也能在新聞上看到,有些行業不是老闆挑員工,而是老闆舉著牌子等員工挑,這更給外賣平臺提了個醒,維護員工的利益才是他們長遠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