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是平臺的打工者,平臺理應保障其利益。
2月27日,廣州一名美團外賣員吐槽配送費的影片引發關注。影片顯示,該外賣小哥送1000元訂單喜茶,配送費僅有5元。美團工作人員對此表示,配送費是系統根據距離計算的,這種情況可申請大額單補貼。一般情況下,使用者實際支付金額減去使用者支付配送費大於等於80元,就會有大額單獎勵,會由系統自動計算。
千元訂單外賣,配送費僅5元,這顛覆了一般人的認知。從常理來講,1000元的喜茶少說有30杯,重達幾十斤,配送難度遠超普通訂單,外賣員理應獲得更高額度的配送費。事實上,該外賣員為配送這1000元的喜茶,明顯付出了比平時大得多的勞動,不僅電動車裝的滿滿,手中還提著不少。只給5元錢配送費,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儘管美團方面表示外賣員應該(注意,這裡是“應該”,說明並不確定)可申請大額單補貼,但其配送費計算方式還是遭到了網友質疑,為什麼配送費只計算距離,不考慮重量?
開啟美團外賣客戶端,實際操作後不難發現,同一單同一配送地點,無論點多少外賣,配送費基本不變。這意味著,對顧客而言,該平臺的配送費與外賣的重量、數量無關,只與距離相關。這樣算下來,得利的似乎是顧客,但實際上,真正得利的是平臺。
眾所周知,商家透過外賣平臺出單,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每單價格越高,佣金也就越多,1000元的單子,佣金少說得100多元,這些錢最終進入到平臺賬戶,成為平臺的收入。而外賣員,只能得到平臺支付的幾元配送費,而且這配送費還是來自顧客。
所以總的算下來,平臺才是真正的獲利者,而這種獲利顯然不合理,因為它是從外賣員的勞動中得來的。
對外賣員來說,更大重量的外賣,必然意味著更多的勞動,這個勞動理應有相應的報酬,而此報酬只能來自顧客、商家或平臺。既然顧客不用支付更多配送費,商家又向平臺支付了佣金,那麼此報酬就應該由平臺來出,平臺怎麼能把利益都裝進自己“腰包”?
至於平臺所說,外賣員可以申請大額單補貼,即便此說法為真,那也不合理。因為這份報酬本就屬於外賣員,無論是否申請,都應歸外賣員所有,設定申請這一流程,不僅給外賣員增添麻煩,還有可能導致外賣員因疏忽等原因而忘記,最終拿不到這筆錢。更不用說,外賣員可能根本不知道有申請這回事。
因此,美團計算配送費的方式很不合理,對外賣員不公平。合理的做法是將外賣的重量、體積等因素考慮進去,直接算入配送費中,或者事後以補貼、獎金等方式直接算入外賣員的工資中。總之,不能只算距離。
當然,按外賣重量、體積計算配送費有一定難度,不像距離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顯示,如何實現還需要平臺具體研究。
外賣員是平臺的打工者,平臺理應保障其利益,一分勞動一分報酬,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應該的。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