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天價巖茶”一露頭,就招來“必殺令”
今年春節期間,轟動茶界的新聞事件莫過於“天價巖茶”引發的熱議。從“新華視點”對其曝光到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對部分問題商家取證立案,市場反應大,管理處置快,最大限度消除了“天價巖茶”對市場和行業的不利影響。
從處理的力度看,可謂是對“天價巖茶”下了“必殺令”!
“天價巖茶”是市場行為的結果嗎?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在微信公號上對此事件做了相關報道。從讀者留言看,大多數讀者都支援對“天價巖茶”的整治,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不解。一位讀者就說:市場行為那就應該尊重市場規律,讓市場去調節。這樣的觀點真實反映了一部分人對什麼是市場存在著偏狹的理解,屬於“真傻”;當然,其中也不乏“天價巖茶”的認同者、同路人,他們這樣說,就是“裝傻”,想以“裝傻”來混淆視聽,欺騙那“真傻”的人!
所以,我們有必要來掰飭掰飭——“天價巖茶”到底屬不屬於市場行為?
“天價巖茶”屬於腐敗“小圈子茶”春節是每年的消費旺季,茶禮熱銷本是正常現象,但福建部分巖茶價格呈現數倍乃至幾十倍增長,從每斤數千元漲到數十萬元,這就不正常了。茶葉作為商品,其價格也必然要符合商品的價值規律。一款巖茶何以能具有數十萬元的內在價值?如果說是它全太陽系稀缺資源,加上銀河系最好的營銷策劃打造的全宇宙頂級茶,任你怎樣定價,人們都無緣置喙!但偏偏它不是!
“天價巖茶”是“貓膩茶”!
據“新華視點”曝光的一份“2021年天價巖茶”榜單顯示,有商家打著“非賣品”名義,把一些巖茶炒作成“辦事茶”“送禮茶”,成為熱門高階禮品;然後還滋生回收、代售等灰色變現業務,這不是一條龍的腐敗是什麼?調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清清楚楚地表明,這次出現的這一批“天價巖茶”屬於小圈子玩的腐敗茶。為腐敗行為輸送了利益、提供了載體,這是黨紀國法所不容的,也是人民群眾所痛恨的。看透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對於“天價巖茶”,為什麼媒體要高調曝光、政府會迅速出手。因為它觸及了廉政建設這個大問題。
“天價巖茶”跟市場行為沒有半毛錢關係市場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髮展變化著,就其內涵來看,也是與時俱進的。傳統的自由資本主義的市場早已發生了變化,其許多“理念”,比如“絕對自由”的市場,不僅有害,也並不存在,但卻迷惑了許多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為非法經營活動藏汙納垢的“天價巖茶”已經涉嫌觸犯法律,它被整治,是令人拍手稱快的好事!那些拿“市場行為”來做擋箭牌的“裝傻”,你們除了可能矇蔽一些人的眼睛外,終究是保護不了“天價巖茶”的。
更重要的是,茶行業必須認識到“天價巖茶”不僅不是市場行為,還是危害全行業的“反市場行為”。
第一,這樣操作“天價巖茶”的涉事企業,之所以敢這樣瞞天過海胡作非為,大都採取了非市場的手段,極有可能擁有一般企業沒有的灰色甚至非法資源與渠道。說這是“市場行為”?鬼才信!對廣大的茶業經營者而言,這些“資源”“人脈”“渠道”都是你無法獲得的,與大家的守法經營相較,“天價巖茶”毫無公平可言,對茶行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只能生出兩個”壞蛋“,要麼破壞公平競爭、合法經營的市場環境,要麼帶壞市場風氣、誘導不法經營。所以,那些真心認為“天價巖茶”是市場行為的“真傻”,該醒醒啦!
第二,退一萬步說——假如它是市場行為,它也只能和那些極其有限的產地掛鉤,透過這種“市場行為”收益的能有多少人呢?它的產能又有多少呢?這種騷操作與茶產業的工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背道而馳,與茶行業要奔向的現代化背道而馳。其“市場”結果必然導致只賣其名,“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就不可避免,也必然傷害到消費者的權益,讓喝著“牛肉馬肉”包裝、實際是“羊頭狗肉”的消費者情何以堪?怕只怕等我們發現這種殺雞取卵自欺欺人不可持續之時,已經悔之晚矣!茶葉市場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失敗案例還少嗎?從小處說,“天價巖茶”會毀掉武夷山這個寶貴的雙遺產茶葉產地和巖茶品牌;往大處講,這種“市場行為”除了會把茶產業引向死路,別的它都不擅長。
相信明白了這些道理,絕大多數人都會對給“天價巖茶”亮出的“必殺令”投贊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