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近日,河南鄭州某路口,一老人騎車摔倒在地,兩名少年經過時將老人扶起,結果反被索賠5000元。老人認為,小孩雖沒撞到她,但也有連帶責任。小孩的家長認為,當時老人是逆行,根本不是拐彎的地方。此事,引發網友熱議。
輿情概述
2月23日
當事人小王拿到了交警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交警部門認為,小王不承擔此次事故責任。不過摔倒的老人嚴大媽並不認可這個結果,表示非常氣憤,稱自己不會還錢,還得要求索賠。
2月28日
老人的女兒出面解釋,之所以事發時讓孩子家長墊付5000醫藥費,是因為當時沒有事故現場和認定,他們並不知道老人摔倒是否和少年有關,但是,如今已經確定不是孩子的責任,錢肯定是要退的。當日,老人的女兒退還之前墊付的醫藥費,並代表老人真誠地向孩子和家屬道歉。
輿情熱詞
優訊全媒體輿情監測平臺-關鍵詞雲
關鍵詞雲中,“老人”“訛人”“扶不扶”“索賠”“良心”“法制”是事件傳播的核心詞彙。
媒體觀點
《北京日報》發表文章《又有少年扶起老人被訛錢!倒下的良心要靠法治扶起來》指出:少年出手救人,涉事老人應該感激才對。可老人不僅不還錢,還要索賠,並稱自己“良心過得去”。老人摔倒扶不扶?這個話題已經熱議了很久。可有一些當事老人,並沒有因輿論的感召而憑良心說話、按法律辦事,“扶不扶”的爭論還在不斷增加新的負面例證。
因此,倒下的良心,還是要靠良心扶起來,更要靠法治扶起來。
《東方第一線》發表文章《男孩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訛詐五千元,倒地老人到底應不應該扶》指出:現在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敢去扶,是因為這樣的現象時常發生,想做好事,想去扶起老人,但怕因自己的熱心而引起麻煩,不僅要陷入輿論的風波,可能還要賠錢賠醫藥費,大家都不敢不假思索的就去扶老人了。
網友觀點
一、應該讓訛人者付出代價,才能喚回社會良知。
二、網友堅決支援孩子的正義行動。
三、網友建議立法對被幫扶的人不誠信判刑。
四、網友吐槽人心倒了,想扶就扶不起來了!
輿情小結
事件“男孩扶倒地老人反被索賠5000元”被媒體曝光之後,迅速引發媒體和網民的關注。在當事人小王拿到交警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不承擔此次事故責任後,摔倒的老人嚴大媽並不認可,表示不服,稱自己不會還錢,還要求索賠。嚴大媽的做法促使輿情進一步發酵。最終在輿論的壓力下,嚴大媽的女兒出面解釋,把錢退給孩子,並代表老人真誠的向孩子和家屬道歉。
近年來,關於“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話題一直都備受爭議。助人為樂本是傳統美德,但現實中,好心扶助老人反被訛詐事件時有發生,讓行善者陷入“扶不扶”“管不管”等兩難糾結中。“他人倒地,扶還是不扶”成了困擾社會的熱點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深刻反思和熱議。
因此,最高法日前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公正裁判價值導向引領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頗具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