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日,河南“少年扶倒地老人反被訛5000元”事件登上網路熱搜,並持續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據媒體報道,鄭州少年小王和同學在回家路上,扶起一名逆行騎電動車而摔倒的老人,隨後將其送到醫院並墊付5000元的醫藥費。交警部門認定,兩位少年不承擔此事故任何責任,老人自己負全部責任。然而,被扶老人卻拒絕退還提前墊付的醫療費,並堅持表示2位少年有連帶責任,與自己摔倒是有因果關係的,稱“自己良心過得去,要這個錢不壞良心”。

3月1日晚,據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官博,被扶老人的女兒出面對小王的父母表示了歉意和謝意,並退還少年墊付的醫藥費。

雖說事件在媒體的不斷介入之後得到了比較圓滿的解決,熱心少年也終於等到了該有的公道,但是“好心反被訛”卻讓人心情沉重,無法釋懷。透過全網輿情監測軟體鷹眼速讀網對“少年扶倒地老人反被訛5000元”一事的網路情感進行分析,網友情緒表現整體比較負面,佔比58%,主要集中在對涉事老人不講道理及無賴行為的憤慨、不滿和譴責。從網民的反應來看,正面情緒佔比26%,主要表現在對兩位熱心少年見義勇為的點贊。另外,中立情緒佔比26%,相關輿論主要針對“倒地老人扶不扶”展開,以及呼籲提高違法成本,嚴懲訛人者,方能以儆效尤,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社會需要正能量

被扶老人行為惡劣,激發民憤

“摔倒老人扶不扶”再陷靈魂拷問

救死扶傷、助人為樂,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然而一起起扶老人反被訛事件,一次次衝擊著社會的公德,導致很多人在碰到類似事情第一反應不是伸出援手,而是先考慮該不該去幫,或者即使想去幫忙也要先確保有利證據,甚至一度引起社會對於見義勇為的抗拒。這種“扶不扶”在內心激烈的掙扎和糾結所帶來的縮手縮腳瞻前顧後,可能會導致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倒下的良心要靠法治扶起來

目前為止,事件也已結束,但是相關的討論還在繼續,尤其是“做好事反被訛”現象頻發背後的原因更是輿論討論和反思的重點。很多訛人者在真相大白後,一般只是口頭道歉,最多受到輿論的譴責和民警的一番教育,“訛人”成本太低導致不少“訛人”者無所顧忌、膽大妄為。因此輿論呼籲提高訛人代價,方能保護見義勇為,弘揚良好社會風氣。

當地警方不應該再含糊其辭地把“協商解決”這四個字拋給當事雙方。一來,解決交通糾紛是警方的責任;二來,為處於價值觀形成時期的青少年計、為將來可能需要幫扶的老人計、為社會的正義與法律的威嚴計,警方都應該嚴格執法,透過懲惡揚善,來鞏固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倒下的良心,還是要靠良心扶起來,更要靠法治扶起來。

1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女子產後抑鬱失聯,身上帶有頭孢和烈酒,被找到時已意識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