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2006年12月24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人頭攢動。石景山交管局局長一大早八點多就急匆匆地來到了悼念廳:“這可不行,你們能不能早點開?”

十點,北京市交管局局長也急匆匆趕到了悼念廳:“這可不行,怎麼著還得再快點。”

十一點,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更是親自來到了悼念廳:“市長問這個事,你們千萬保證安全。”

一上午,三小時之內,三位公安局領導都來到了八寶山,不停地催促,不停地叮囑。因為,通向八寶山所有的公路、地鐵全都堵了,數萬人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裡,為的只是送一個人最後一程。這個人,就是相聲大師馬季。

生前對相聲、對弟子、對朋友都無比熱情的馬季,走時也同樣被喜歡他的人們簇擁著。觀眾來了,弟子來了,朋友來了,家人來了,大家共同送別這位給人們帶來過無數笑聲的大師。

至今,他在春晚舞臺上的聲音仍餘音繞樑:《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老少樂》等成為一代經典。有了他,春晚的舞臺顯得格外熱鬧。

1.

馬季跟相聲的結緣,是因為班裡一個同學。當時這同學是京城相聲藝術家常連安的親戚,每天放學後,同學就去常家開的啟明茶社幫忙收牌,邊幫忙邊蹭相聲聽。

一天放學,同學邀馬季一塊去茶社玩,這一去,馬季就迷上了。從此後,他每天一有時間也跟著同學來茶社,胳膊底下挎著冰核籃子,邊賣冰核邊在下邊一句一句學著。

1951年,馬季成為了新華書店一名職工,除了工作,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說相聲和唱京劇。每次遇上有表演,馬季都代表單位出場。但他的表演之路並非一路順風順水的。

最初,馬季自編自演了一些相聲,拿去參加比賽,卻因內容缺乏深度並沒收穫好評。他不洩氣,繼續埋頭創作,過了一段時間,又創作出了一段《黃鶴樓》,而這段相聲也仍然遭到了批評。

馬季想,可能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寫還是不行。別人用來放鬆的娛樂時間,他全用在拜師訪友上,為了讓自己接受專業老師的指點,馬季參加了劉寶瑞、郭全寶授課的工人業餘藝術團。

1956年,全國職工業餘曲藝演出上,在劉寶瑞、郭全寶指導下,馬季憑藉相聲《都不怨我》獲得了冠軍。這場演出,可以說是馬季人生的一個大轉彎,也就是透過它,馬季被中央廣播說唱團調了去,成為團裡四位大師爭相搶奪的人才。

當時廣播團裡除了侯寶林,還有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幾位大師。有天,劉寶瑞和郭全寶把馬季拉到一邊:“你跟著我們學,我們絕對把自己所有的絕技全都教給你。”

這可讓馬季為難了,四位大師各有所長,他都想跟啊。最後,團裡決定,馬季跟著四位大師全都學,但還是給他指定了一位責任老師,那就是侯寶林。

很快,馬季熟練掌握了六段傳統相聲,這時,侯寶林告訴他,不但要學傳統的,還要有自己的創新。團裡給他的一間房,既充當他的工作室,也充作他的宿舍。白天他向老師學習、排練,一到晚上就自己在燈下開始了自我創作之路。

不久,馬季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相聲處女作《打籃球》,從此開啟了對相聲的創新之路。

成名後的馬季,朋友到他家去了後說過這樣一句話:“馬季他不成為大家是不可能的,桌前的稿紙,從地上一直摞,摞得比桌子都高出了一截。”

常有人問,天賦和勤奮哪個更重要。我覺得,天賦決定你的起點,努力決定你的高度。做一件事情,如果沒有熱情,那就是在浪費表情。

2.

一個人光有努力還不夠,要成事,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對任何事物都保有一顆好奇心,肯嘗試。

傳統相聲的特點是諷刺,但馬季創作出來的相聲,其中有一部分是以歌頌為特點的,這使得他曾備受爭議。

然而不管外界爭議如何,只要他認為是對的,自己就會堅持,而且是以極大的熱情把事情堅持下去。

1973年,馬季跟唐傑忠觀看一場演出時,對其中一個歌頌援外的鐵路工人的節目產生了興趣,覺得可以把這個節目改編成更有特色的相聲。

他和唐傑忠一起,整整用了七個月的時間,到鐵路職工那裡找人聊天,開座談會,各方交流,找到最有特色和最生活化的場景,把這些素材加工成自己的內容,最後創作出了《友誼頌》。

《友誼頌》的出現,不僅是歌頌型相聲的第一次亮相,更是把因為特殊年代已經斷了整整七年的相聲表演,重新積極地復甦了過來。

他喜歡晚上進行創作,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晚上是出活的時候。”夜裡安靜沒人打擾,有時一寫就是一整晚,整個人都很興奮。有時寫完一段眯一會兒,醒來又接著寫。

他吸收多位大師精華,同時又開創出新的流派,用畢生精力推陳出新,開枝散葉,把相聲發揚光大。

3.

馬季對相聲的熱愛讓他收穫了一大批觀眾,然而有時觀眾對馬季過於熱情,也讓他會有點尷尬,甚至曾因為觀眾太過熱情,差點在飛機上扭起了秧歌。

沒想到,第一排那位熱情的乘客又接著說:“表演一段好不好。”

馬季只好解釋:“就我一個人來的,我真是說不了,要能說我絕對說。”

“你就是不表演,你從後面往前面走,扭個秧歌好不好。”熱情不可擋的乘客,這時絲毫沒有顧慮到馬季的感受了。

就連坐在馬季身旁的一個解放軍也跟著起鬨:“既然大家這麼熱情,你就扭一下吧。”

馬季簡直欲哭無淚了。如果真一扭,這洋相出得,那可是實實在在地給自己這份職業,給自己的同仁們臉上抹黑了呀。

馬季堅持沒扭,後來飛機上漸漸地也沒人嚷嚷了。大家心裡都不太舒服,尤其是馬季。

但事後他想起這事,心裡也覺得,這是大家熱愛自己的另一種形式。

還有一次在昌平演出,大土臺子上演出間隙,馬季去上廁所。那廁所是臨時搭建的,裡邊沒遮擋。馬季正蹲著呢,外邊進來一百姓,一瞧,嘿,馬季!趕緊地,那人也在馬季對面蹲下。

馬季哭笑不得:“去去去,幹嘛呢你?”

“看看,看看。”那人慢吞吞地伸著脖子對著馬季。

“你看什麼看,一會兒臺上看去,你這兒看什麼呢。”

“你也拉屎啊!”那人接著繼續不緊不慢地說道。

這樣的事情,現在說起來覺得很搞笑,可對於馬季來說,有時還真不知如何才能化解這份尷尬。

原來那晚馬季卸完妝後正準備往外走,接到一位首鋼工人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工人們錯過了春晚,等到剛值完班,就想著再打一個電話來試試,看有沒有人接。接到電話後的馬季二話不說,就透過電話線來了一段。

馬季實在太有觀眾緣了,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無人不喜,無人不愛。觀眾對馬季的喜愛成為他創作路上源源不斷的動力。

4.

除了對自己這份職業的熱忱,馬季更為人稱道的,還是對新人的提攜,對弟子的幫助。

馬季門下弟子眾多,姜昆、馮鞏、劉偉、黃宏等等,他愛才、惜才,為了弟子,要他做什麼他都願意。

馮鞏說,他喊弟子,從不叫徒弟、學生之類的稱呼,而是直接喊“兄弟”。凡事有商有量,遇上有對作品的不同意見,總是這麼一句:“兄弟,這事您看怎麼著好呀?”

他會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這個作品再這麼變一變那麼改一改,在表演上這樣一下那樣一下,是不是會更好呀。”他會說更好,不會說不好。

越是大師,待人越平和。這樣的人,無需刻意板起臉來樹立自己的威信,因為對他的尊重早已深深根植於他人的心間。

1976年,還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姜昆被馬季看中,覺得這是個難得的人才,想把姜崑調來北京。

但建設兵團的領導不肯放人。馬季帶上十多個人跑到建設兵團免費給大家演出,一連演了一百多場,直到嗓子充血發炎了還在演,終於感動了兵團的領導,這才放人。

徒弟劉偉有兩年因為出國,回來後沒了人氣,為了給自己的弟子助力,許久不上臺的馬季親自登上春晚舞臺,給劉偉當起了捧哏,重新把弟子推上了舞臺。

不止是對自己的弟子,只要是對相聲真正的貢獻的人,馬季都從不吝嗇自己的讚美和肯定。

他給德雲社題字,很多同行打來電話說郭德綱壞話,勸馬季不要題字,馬季不理睬,他知道,自己的題字是一種極大的肯定。他更是在節目中面對全國觀眾說:“郭德綱的出現,使相聲又熱起來了,這是多好的事啊。”

很多人都說相聲在走下坡路,馬季憋了半天來一句:“至少現在還有郭德綱。”

只要能對傳統有所傳承,他是不會區分門派與受益人的。馬季心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民群眾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馬季沉吟了一下,抬頭說道:“我年紀大了,不嫉妒人了。”

他就是這麼一個熱情的人,無論對誰,無論何事。

5.

很多年前,馬季的心臟就已經出現問題了。

可哪怕就在病床上病重時,馬季都是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躺在病床上,他突然把頭一轉過來,對著守在病床旁的徒弟王謙祥一笑。

“師傅,您樂什麼呀?“王謙祥不解。

“我想,海邊那些好吃的多好吃呀。“

經歷過一場生死搏鬥的大病後,他給自己的生活制定了十六字方針:以玩為主,玩中找錢,玩錢結合,有錢就玩。

這個樂觀的老人,不用開口就給人一種愉悅感,讓人忍不住地想靠近他。

隨著年紀漸漸老去,馬季逐漸淡出了相聲舞臺。因為熱情開朗,朋友也很多,五湖四海到處是朋友,大家知道他愛玩,都請他去玩。

他還常和過去一起創作的夥伴們聚在一起,自己做飯吃。聚在一起的老朋友,聊得最多的還是相聲。

因為身體的原因,有時他會寫一段,有時寫上幾句話,有時寫完一半就放在一邊,等到想起什麼來時,又寫上幾句。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馬季有三大愛好,書法、釣魚和騎車。其實除了這些,他在晚年時還喜歡接觸很多新事物,把這些作為相聲的素材。

一生不愛當官,不愛出現在陌生的交際場,只願自己內心活得踏實、愉悅。

2006年春節,馬季在參加一檔節目錄制時曾這樣說:“我第一不想發財,錢有的是,掙不過來,夠吃夠喝就行了;第二不想當官,這歲數了也當不了什麼官。僅有的這點錢,保住自己的命多活幾年,我們一塊來享受幸福生活。”

然而馬季先生的這個心願,沒能讓他熬過這一年。2006年12月20日,一代相聲大師馬季因心臟病發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的一生,對相聲藝術的推廣功不可沒,為人卻又極為謙虛低調。別人收徒在行叩拜之禮,他收徒,只收一束鮮花。

他從來不把自己當回事,但在所有人心裡,他引領了一個時代!

9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轎車摩托車相撞雙方竟然拒絕民警幫助  原來是心裡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