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歲的徐偉和他的“老炮兒”健身房。
位於北京西南一隅,永定河西岸的北京二七廠,一排排模樣相仿的居民樓順著山坡而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營廠礦企業幾乎都有這樣成排成行的居民樓,樓與樓之間的腳踏車棚也是標配。
時代更迭,當年曾經讓不少人羨慕的居民樓如今黯然失色,車棚裡曾經被主人擦得鋥光瓦亮的腳踏車大多鏽成了鐵渣,無人認領。
二七廠退休職工徐偉來到12號居民樓南側的車棚,拿出鑰匙開啟防盜門。穿過一個小廳,是一個過道。開啟電燈,過道一側的牆上一塊牌匾一塵不染,上面寫著“二七健身俱樂部”幾個紅漆大字。
再往裡,豁然開朗,竟藏著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健身房牆上掛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大牌子,還貼滿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健美明星的海報和健美雜誌彩頁。健身房中,各種老舊的健身器材散發著淡淡的鐵鏽味兒。
△ “二七健身俱樂部”就藏在二七廠兩棟居民樓之間的腳踏車棚裡。
創始人的大刀成為精神象徵
徐偉是這裡的負責人,他早來一步,準備整理一下健身房。
今年63歲的徐偉體格健壯,發達的肌肉把衣服撐得鼓脹起來,再加上莫西幹髮型,不禁讓人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街機遊戲《街頭霸王》中那個俄羅斯摔跤手桑吉爾夫。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健美運動隨著改革開放進入國內。二七廠的體育明星張威在經過學習之後,在二七廠招徒授課,並於1984年建立了健身房。
△ 這張老照片拍攝於三十年前,圖中前排左3是健身房的創始人張威。
△ 牆上的大刀是健身房創始人張威留下的紀念。
健身房幾經易址,甚至一度無處安身,這把大刀卻沒有失傳,成了健身房的精神象徵。1997年,徐偉加入健身房。2014年5月,張威去世前拉著徐偉的手囑咐說:“這個健身房,趕明兒你就管了。你得傳承下去,不能丟!”
也就是在那一年,健身房搬到現在的腳踏車棚。這是一個臨時建築,房頂是一層木板,上面覆蓋著一層石棉瓦,透過屋頂和牆壁之間的縫隙可以直接看到室外。健身房的北牆,是居民樓的地基護坡。
△ 陽光從房頂的破窟窿裡照射下來,照在徐偉身上。
△ 健身房裡空間侷促,居民樓的地基護坡與晾曬在他們頭頂上的衣服。
雖然環境不太好,但大家自得其樂,從沒停下健身的步伐。
一屋子健身器材大多數是自制的
徐偉開始熱身,從屋頂破窟窿裡穿過的陽光打在他身上,照亮了汗水蒸發後產生的霧氣。
老夥計們陸續到了,他們大多都滿頭銀髮。
△ 82歲的楊洪增是其中年紀最大的,依然能夠做幾組55公斤臥推。
△ 71歲的劉寶利拄著柺杖走向健身房。他在七八年間經歷了兩次腦梗,也沒有放棄鍛鍊。
△ 61 歲的趙樹元年輕時當過兵,他的訓練量比較大,練完之後沒過癮,還得加一段拳擊。
△ 70 歲的骨科醫生高長友(中)退休後返聘繼續坐診看病,他來的時候穿著白大褂,鍛鍊完後再把白大褂穿上回去上班。
△ 53歲的劉洪濤(近)在鍛鍊臂力。
和都市中的健身房裡那些裝備齊全、吃著營養蛋白擼鐵的年輕人不同,“二七健身俱樂部”裡的“老炮兒”們則穿著尋常便服,手上戴的是重工業風格的勞保手套,喝的是茉莉花茶和普通盒裝牛奶。
△ 重工業風格的勞保手套是他們的標配。
△ 劉洪濤在鍛鍊之後用一盒牛奶補充體力。
一屋子的健身器材,大多數是大家動手做的。對於在機車廠幹活的工人們來說,既不缺材料也不缺技術,小菜一碟。
△ 自制的臥推架,上面的墊子就是舊床單。
想要長久存在的心願
到了晚飯時間,一撥人回家吃飯,健身房迎來更多的人。
20 歲的大二學生辛子豪是二七廠的廠三代,得空就來鍛鍊。在上高二的時候,辛子豪被肥胖困擾,曾在“二七健身俱樂部”鍛鍊過的父親建議他來鍛鍊。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辛子豪成功減掉30 斤體重,從此和這個健身房結下不解之緣。
△ 20歲的大二學生辛子豪和幾位年輕的廠區子弟在健身房鍛鍊。
△ 老夥計們在健身房鍛鍊。
△ 一位老夥計提著鳥籠來到健身房鍛鍊。
△ 徐促進今天看孫子,沒時間鍛鍊。他來健身房和老夥計們嘮嗑,順便給孫子稱一下體重。
△ 鍛鍊完之後,劉洪濤(右)和賀春生(左)在健身房“殺”上了象棋。
如今這個腳踏車棚裡的健身房是大家的寶貝。徐偉和健身房的一眾老人們對於接班人並不擔心,他們憂慮的是這個腳踏車棚能不能繼續使用下去,讓這個有著近四十年曆史的健身房長久地存在。
夜幕降臨,“二七健身俱樂部”裡的燈光透過牆縫投射出來,隱約還能聽到大家健身時發出的聲響。如果你只是路過,你不會注意到,二七廠兩棟居民樓之間的單車棚裡藏著的這個“老炮兒”健身房和在裡面的“老炮兒”們。
圖片均拍攝於2021年2月
-The End-
版面責編:賈悅
版面圖編:王子誠
校對: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