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近日,山西省運城市的孤峰山下正是杏花綻放的季節,漫山遍野幾乎成了雪花的世界,這個叫袁家村的小山村自古以來就出產一種叫做白水杏的稀有水果品種,這幾天便是當地舉行杏花節,開展春遊宣傳活動的好時節,攝影師一行人跟風也來到了這個古村落,走進了這裡的春天盛會。

村子北邊最高處地住著一對8旬的老夫妻,86歲的大爺姓董,84歲的奶奶姓高,黃土院子上邊長有一棵百年的老柏樹,黃土院牆下是個矮矮的土門樓,經過老人家的細心打理便保留下了來了原汁原味黃土風格,自然成了攝影人喜歡的地方。早上10點鐘我們來到了這裡,看到董大爺從黃土小門樓裡走了出來,手裡提著一個小案板模樣的東西,“老人家您好啊,您這是要幹啥去呀?”女影友熱情地向大爺問好搭訕,“坐在家裡沒事,坐家門口賣點野味。”聽了大爺的回話,大家有點好奇,究竟老人家是要賣啥“野味”都想弄個明白。

高大爺從家裡擺出了一個塑膠筐子放在了巷口的大槐樹下,高奶奶拄著柺杖也走了出來,高大爺在巷道的牆上邊還特意寫了一塊牌子,大家一邊拍照一邊向奶奶詢問“野味”的事情,並且建議董大爺將小攤位擺在外邊,這樣方便遊客看到,沒想到高大爺對我們的建議不加理會,他說“好酒不怕巷子深,美味不怕無人問。”看樣子老人家對自己的“野味”很有信心,我們的好奇心愈發的強烈。

董大爺慢理斯條地將他的攤位擺好,然後坐了下來,從塑膠袋子裡取出一大把“野味”展示給我們看,他介紹說這是用山裡的野生白水杏做成的乾貨叫做“野杏幹”,袁家村的白水杏果個不大,成熟後為白色,可是不但甜度大而且水分足,故此得名“白水杏”,這些年村子裡開發大杏產業,很多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山裡的野杏便無人再收穫,每年麥收季節過後,完全成熟的白水杏便自由掉落在樹下,村中的老年人便用傳統的方法制作“杏幹”,因為是野生杏製作而成,大家便把它叫做“野味”,做好後能藏大半年,一般只是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拿出來作為“待客”的美味,現在吃上依舊味道悠長。

董大爺說“杏幹”的加工製作很傳統分為5個步驟來進行,挑選成熟野杏,去核晾曬,清水淘洗,陰乾蒸熟,灑酒儲藏。因為成熟後白水杏水分很大所以非常容易去核,發軟的果肉只能先曬乾才能清洗,上鍋蒸熟後還需要再次曬乾,最後噴灑上少許的白酒起到殺菌的作用,有利於長期儲藏,說起這個儲藏還是有技巧的,山裡人一般都會藏在恆溫的地窖中儲存,這樣能安全的渡過大半年的時間。

董大爺分裝好的杏幹,1袋1斤。

董大爺說以前人制作的白水杏幹都是很少一些,因為白水杏非常好吃,產下來的大多數多會被直接吃掉,只有少數才會加工,這些年大田裡種植得多了,人們對野生的不太稀罕,老年人有這個做杏乾的習慣,所以都會上山撿拾,然後在家裡加工一些,“野味”杏幹加工好後,口感非常好,吃在嘴裡不需多嚼便會爛,甜甜的味道就出來了,舌尖上就是一種享受,老人孩子都很喜歡吃,因為加工數量有限,所以就成稀罕物,這幾年山村舉辦杏花節,他和老伴每年就多加工了一些,大約有200斤左右,遊客見了很喜歡,凡是嘗過的人都會買一些,3天的活動時間就會銷售一空,能賣2000多元零花錢。

董大爺很仔細考慮得也很周到,提前都在家裡按照1斤的重量進行分裝,塑膠框子放的都是幫裝好的杏幹,外邊刻意放了2袋子樣品,提供給遊客品嚐。說話間從山上的小道走下來一家三口,這位大姐和小姑娘嘗過後連連誇讚,又拿了一個送給大哥嘗,他們原本打算買一袋子,聽董大爺說老人都喜歡吃,便又多買了2袋,回家要送給雙方的父母,看來這個野杏幹還是個孝心的美食。

三三兩兩的遊客不時地從兩位老人的家門前走過,看到大爺的小攤位都會走上前來品嚐一下“野味”,然後選購幾袋,拿著是邊走邊吃,春遊杏花村,吃野杏幹,嚼在口中,品味著生活的甜蜜,也許才是一種幸福體驗。

還真應了大爺說的“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話,遊客不停地圍在董大爺的小攤上,幾乎都沒有我們品嚐的機會,特別是一些外地的遊客對“野味”興趣很大,這幾位操著東北話的遊客說,從來沒有吃過這種原生態的野杏幹,這個也比市場上賣的杏脯要好吃的多,10元1斤太便宜,隨後5人每人各買了一斤,高高興興的提著走了。

眼看著董大爺一筐子“野味”即將賣完,W老師連忙上前買了三袋子,董大爺說野杏幹這幾天就是搶手貨,自家的200斤昨天已經賣完了,今天這一筐子是幫著村子裡另一位老人家賣的,最後這3袋子讓你們清了場。董大爺賣野杏幹成搶手貨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當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個小小的山村,原本無人問津的“落杏”經過老人的加工,華麗轉身,成了美味,背後有潛在的大商機,如果有人把這個當做一個產業來做,您說會不會成為一個致富的好門路呢?【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選關注】

8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上一鍋吃剩的繼續給下一鍋燉上,農家樂老闆:老湯味道才更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