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想法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有人喜歡住在鬧市,覺得越熱鬧越好,而有人喜歡安靜,情願獨居深山,認為越安靜越舒服,不受外界干擾。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大媽,她出家10年,如今一個人住在大山裡的寺廟裡,她說,她在用自己的方式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個人只有經歷過很多事之後,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大媽說,她出生在農村,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在很多人渴望與兒女團聚一起生活的時候,而年近五旬的她卻選擇了與別人不一樣的路,那就是出家,常年居住在大山裡,一個人生活,自己燒飯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基本不與外界接觸。
大媽有自己的家庭,那麼,她為啥會選擇出家,一個人獨居大山呢?對於這樣的疑問,她的答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原來,十年前,她突然患上一種疾病,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來,在家人的帶領下,她去過很多醫院看病,錢花了不少,藥也吃不了少,可是效果甚微,發病時,她有時甚至感覺自己快不行了。
那個時候,大媽整天不是吃藥就是看病,家裡的錢都花在她身上,她覺得萬一身體不行了,錢花了就不值得,拖累了家人,後來,她決定不治了,逼自己一個人住進寺廟,然後什麼事也不想,天天看經書,沒想到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精神好了很多,走路也不像以前那樣喘不過氣來,接下來,她又做了另外一個決定。
她的第二個決定是“出家”,住在寺廟裡換了一個環境生活,身體比以前強多了。她的想法是,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孩子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她不給兒女新增麻煩和負擔就是在幫助孩子。不過,大媽在做這一決定前,心裡很長時間有矛盾,經過深思熟慮才下定決心。
出家後,大媽住過多座寺廟,在人多的寺廟她呆不住,4年前,一次無意間得知大山裡有一座新建的寺廟,這座寺廟沒有住過僧人,於是,她在別人的引薦下來到了這裡。如今,她在這裡已經住了整整4年,4年來,她很少下山。
寺廟的旁邊有一口井,上面寫著“龍王井”的字樣。大媽住的寺廟在大山上,遠離其他人家,距離最近的人家在對面的山中,平時基本上沒有人來寺廟,每逢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到寺廟的人也很少,即使有人來,她也很少交流,而且又做出一個決定。
面對偶爾有人來寺廟,她拒絕別人奉香火錢,大媽的觀點是別人奉的香火錢對於寺廟和她來說沒有用,她在山上吃的自己種,除了油和鹽一個月約要5元左右外,基本不花錢,有人勸她,要是香火好的話,將來可以把寺廟進行擴建,然而,大媽有自己的想法,她覺得寺廟有這麼多房間就足夠了,建太多的房屋還不利於打掃和看護。
寺廟用的水是山上引下來的泉水,不用花錢,燒飯用的柴火大媽自己弄,而用的電由村裡出錢。正是如此,除了電燈需要電外,大媽從不用其它電器,衣服用手洗,開水用鍋燒,不想讓村裡多出錢。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山上,按理說,上山到寺廟的人應該比以前多一些,然而,大媽不鼓勵別人常到山上來,“人生在世,多做好事,多孝敬父母,不上寺廟也會好,如果連老人都不孝敬,天天上山到寺廟來也沒用。”大媽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