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動動手指購買商品、服務的“懶經濟”和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娛樂休閒的“宅文化”快速發展,帶動了外賣等方便食品行業的發展,也讓居民逐漸養成了沒閒工夫不開火做飯的習慣。然而隨著外賣平臺的補貼減少,以及人力成本的升高,外賣的價格也在持續走高。
如何在20元左右的價格吃上方便、健康、美味的餐食,成了年輕群體內的熱門話題。隨著食品科技進步,市場監管加嚴,螺獅粉的走紅,方便食品和速凍食品成為了工作忙碌、不愛做飯的年輕人的必然選擇。這個“就地過年”的春節,速凍食品銷量迎來大漲。據某速凍食品企業電商運營商透露,春節期間速凍食品產品銷量增長50%。
如今速凍食品發展的機遇已至,國內速凍食品市場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品牌要如何抓住未來的消費主力年輕人市場呢?
01|疫情影響下,速凍食品加速發展
速凍食品發展至今天,已與傳統認知中的速凍食品大不相同。過往,市場普遍會對速凍食品衛生問題以及口感存在質疑。其實,速凍食品不是把食物放進冷凍室這麼簡單,而是用快速的方法,把食物的溫度立刻降低到 - 18 ℃ 左右,並且採用冷鏈運輸使之保持在這個溫度。由於降溫的速度很快,速凍食品的口感保留較好。微生物活動也受到限制,因此不需要新增防腐劑,也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速凍食品產業起源於美國,之後逐漸遍佈歐洲和亞洲,在國內起步較晚,於20 世紀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才開始萌芽。如今,消費者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活節奏的加快,促使著居民飲食習慣發生改變,“打工人”們的家務勞動與烹飪時間被進一步壓縮,再加上疫情按下的加速鍵,提升了人們對速凍食品需求度與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速凍食品開始逐步走向年輕人的餐桌,成為年輕人們的飲食習慣。據央視財經報道稱,“25歲以下的使用者佔比在明顯提升,許多冷凍食品創意烹飪的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也較為廣泛”。而CBNData與天貓釋出的《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80、90後年輕人已經成為線上方便速食的消費主力軍,是方便食品持續回暖背後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此潮流助推之下,速凍食品加速發展。Frost Sullivan資料顯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規模由2013年的82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34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14%。預計2020年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1458億元。而2019年國內新增速凍食品企業11379家;截止2020年6月,全國共登記註冊且為在業/存續狀態的速凍食品企業超5.6萬家。此外,2020年上半年國內新增速凍食品企業7163家,已達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的63%。可見,疫情之下,速凍食品發展繼續高速。預計到2025年,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近3500億元。
02|趕超日、美,解決冷鏈是關鍵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速凍食品產量最大、人均消費量最高的國家,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品種超3000種,人均年消費量在60千克以上,速凍食品佔據整個食品行業的60%-70%。歐洲的速凍食品消費僅次於美國,年消費量超1000萬噸,人均年消費量30-40千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速凍食品消費市場。而中國對比這三個地區,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不到美國的1/6,是歐洲的1/4,日本的1/2。
其中,中國市場與日本市場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年輕一代越來越忙碌,包括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於工作。家庭勞動力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社會工作中時,家務勞動外包將成為一部分家庭的“剛需”,這都將進一步催生人們對於速凍食品的需求。可以預見,中國速凍食品行業未來至少將有兩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那麼中國人口多,潛在需求市場大,為何冷凍食品市場卻難以趕超國外,有什麼因素制約中國速凍食品發展呢?透過對比可以發現,一方面多元化無法和國外相比,比如日本的速凍食材非常多元,除了我們常見的麵點、菜品可以速凍,蔬果、甜點也能速凍。名為Life Foods的日本速凍食品製造商,不僅速凍芒果、牛油果等水果,就連菠菜、茄子、秋葵等蔬菜也不放過,而其“速凍藍莓”在2020年銷量增長了75%。
不僅如此,日本的速凍食品市場在菜餚方面的豐富程度超出國人的想象,可以說是各國菜系的大雜燴,除了西式的速凍意麵、馬鈴薯肉餅等,速凍燒麥、擔擔麵等應有盡有的中華料理甚至能讓我們產生在國內超市的錯覺。
另一方面,冷鏈成為了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速凍食品不止是要在-30℃下把食品“封印”起來那麼簡單,它對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都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必須保持在-18℃進行,一旦冷鏈脫節,就會有安全風險。而日本市場上購物完可以在免費取冰處加冰等服務,對比國內速凍食品的“冷鏈”難以滿足最後一公里的需求,消費者從超市到家的過程中,速凍食品容易脫離儲存環境,影響衛生與品質。
03|新態勢下如何把握未來機遇?
目前國內政府與企業也都已認識到冷鏈的重要性,2019 年黨中央、國務院 1 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 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援農產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設施建設。2020 年 4 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支援。
企業方面,行業內龍頭都開始紛紛佈局推動冷鏈物流發展,順豐冷運、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安鮮達物流等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先後佈局全國性冷庫節點, 逐步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能力。據順豐控股年報,截至2019年年末,順豐冷運擁有食品冷庫 23座,運營面積14.53萬平方米;擁有冷藏車273臺,食品運輸線路貫通全國核心城市。
並且從當下速凍食品的需求與供給現狀來看,我國速凍食品的產量都有望在未來有望繼續上升。因為需求端現代居民尤其是“Z世代”生活節奏加快,對方便的速凍食品需求提升。供給端,隨著我國儲運體系發展可以支撐速凍食品市場版圖繼續擴張。
雖然,速凍行業未來前景明瞭,但從該行業過往的增長和拓張速度來看,速凍食品行業已經來到了轉變的關鍵點。國人消費習慣變遷,品質與產品本身已經不能成為帶動企業營收增長的關鍵優勢,助推速凍食品成為 “網紅”,只有把握年輕人的偏好,利用好網際網路營銷手段,注重透過創新包裝與口味贏得年輕消費者青睞,才有望帶來更進一步的增長。
尤其是如今速凍食品在大眾的認知中,雖然與快捷、方便掛鉤,但是大家對其口味和營養方面仍然存在質疑,殊不知如今新產品的趨勢與功能,其實已不同於過往認知,可以兼顧營養和口味。因此,想要加速實現行業發展,扭轉大眾認知才是重中之重,這需要整體行業的企業一起努力。
因此,產品定位年輕化+市場教育持續化,是目前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主流,業內龍頭已經開始逐步調整品牌營銷和產品策略。比如灣仔碼頭在最近推出了彩皮小籠包,彩皮注入了天然蔬菜汁,包括葉菜汁、胡蘿蔔汁和南瓜汁,在滿足年輕人對健康需求的同時,品牌包裝兼顧年輕人對商品顏值的需求。還有新消費雪糕品牌鍾薛高推出了中高階水餃品牌「理象國」,水餃延續了鍾薛高高階的定位,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其餘業內龍頭,如三全、安井等也紛紛設立研發中心,推進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積極承接國家、省、市等科研課題,取得多項專利。形成了產、學、研一體的研發體系。2019 年安井的研發投入費用為 0.75 億,同比增加 9%。因為速凍食品的儲存方式和新品開發都需要企業提升對研發的重視度。
綜上所述,擴大產能提升冷鏈環節是推動速凍食品行業發展核心,而如何用顏值“誘惑” 消費者成為決定未來增速的關鍵,與此同時要轉變大眾對速凍食品的傳統觀點,透過營銷以及各種方式建立大眾對速凍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的認知,才是真正能夠趕超歐美、日本速凍食品市場的組合拳。
並且即便是速凍食品行業,未來在口味、樣式、儲存方式上都還需要持續投入資金,透過科技升級,讓速凍食品更新鮮的同時,增加產品樣式和玩法,從而打破大眾固有認知。或許才有可能借勢出發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