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北京遭遇了10年來強度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沙塵暴天氣,部分割槽域能見度低於500米。這次“漫天黃沙”到底從哪來?有多強?未來是否還會出現沙塵天氣呢?
沙塵來襲PM10濃度爆表
3月15日,北京市釋出沙塵暴黃色預警。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市民黃先生回憶,近幾年沒有見過這麼嚴重的沙塵暴。
黃先生:“那天早上起來天空都是桔紅色的,走的時候一陣風過來臉上就一層灰,啥也沒帶,風大的時候還不得不把臉背過去。”
在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空氣質量實況大螢幕上顯示了近一週的北京空氣質量情況。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高階工程師張章介紹,3月15日上午10點,東四監測站點的PM10濃度曾飆到9700微克/立方米,數值爆表。
張章:“15號的早晨我們透過監測發現,PM10的濃度迅速抬升,早上9點的時候全市PM10的峰值濃度超過了6000微克/立方米,這週四凌晨受到降水的影響,外來沙塵得到迅速清除。”
石妍:“19號到21號,我國有一次中等強度的冷空氣,新疆的東部、西北地區和內蒙古的西部可能還會有一些沙塵天氣,但是從22號以後,全國基本上中東部大部地區都會是天氣還不錯的狀態,22號北京將有望重見藍天。”
這次沙塵暴天氣時間長、濃度高、範圍廣,是近十年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我國西北華北地區均受到影響。
石妍:“14號下午,我們監測到蒙古國有大範圍沙塵出現的時候,中央氣象臺預計可能會影響我們國家,所以當時14號晚上釋出了沙塵暴藍色預警,第二天早上我們就預判到這個沙塵可能會比較嚴重。當天15號的早上,沙塵暴的藍色預警升級到了黃色預警。透過統計,這次沙塵暴是近10年最強、範圍最大的一次,屬於突發或者是偶然性的天氣現象。”
白色標誌為風向,紫色為空氣汙染程度/來源15日“蔚藍地圖”
暖冬雨少加劇沙塵暴蔓延
這場沙塵暴為何如此強勁?石妍分析,今年冬天屬於暖冬,地表凍土融化速度快,沙塵粒子容易起沙。蒙古國的大面積沙源遇到強盛氣旋,形成了強沙塵暴天氣。
石妍:“近一個月以來,我們國家西北地區和蒙古國的偏暖的程度比較明顯,特別是我們國家內蒙古地區偏暖將近6攝氏度,這是非常非常高的水平,所以導致凍土融化,再加上沙源的活躍,給形成強沙塵暴提供非常好的條件。”
今年我國西北地區降雨量少,沙土不穩固。如此一來,沙塵天氣進入我國西北境內後開始加速擴散。
石妍:“我們國家近期西北地區降水量偏少一些,植被沒有出現,又沒有凝固住沙土,土地一旦乾涸,沙土就會比較松,這樣風一吹就會揚到空中。”
春季是冷空氣頻發季節,冷空氣遇到地表的暖氣團,形成巨大的氣壓梯度。氣壓把沙塵託到了近3000米的高空上,久久不能彌散。這也是近期北京等地出現多次沙塵迴流的主要原因。
石妍:“地面比較暖,再加上冷空氣過來。中低空地面上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蒙古氣旋。一般的沙塵也就維持在1500米至2000米的高空中,它這次經歷了非常強的上升運動,甚至捲到了將近3000米的高空上,範圍又非常的龐大,高度又非常的高,導致時間持續的也比較久。”
氣候變暖或致沙塵天氣頻繁出現
資料顯示,1961年以來,我國沙塵天氣次數呈明顯下降趨勢。近20年,我國共出現32次大範圍強沙塵暴天氣,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這次沙塵暴的範圍和強度與2010年3月19日到22日的過程相當。
馬軍:“2010年,沙塵暴的影響的範圍更大,越過黃淮、長江,一直到達了珠三角。這次沒有上次影響大,但這次的濃度確實是非常高的,在沙塵之前遭遇了整整一週的霧霾天氣,沙塵對決了霾塵,空氣又有相當高的溼度,兩者混雜在一起,所以形成了陰霾,能見度又很低的情況。”
馬軍認為,這次沙塵天氣具有很強的偶然性。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春天冰雪融化的速度逐漸加快,沙塵越來越容易在空中漂浮,未來沙塵天氣出現的頻率可能會變快。
馬軍:“現在全球有一個趨勢就是氣候變化,有的地方變暖,有的地方變冷,但總體上是全球變暖的。高緯度地區變暖來得更快,上升幅度更高,它有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沙源、塵源暴露。”
沙塵暴破壞地表土壤結構、損害人體健康。治理沙地恢復綠洲,能夠降低沙塵天氣出現的頻次。
馬軍:“沙塵暴很多時候飄散的並不是沙漠上的沙子,是乾旱脆弱地區的表土,當地的表土實際上很寶貴也很稀薄,一旦被大量吹走,這些地區就會形成惡性迴圈。所以從中國來看,一定要做好防沙治沙的工作。”
1978年以來,我國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防護林工程,截至2018年已完成造林儲存面積300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5%提高到1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介紹,北京市沙塵天氣的發生次數從2000年初每年平均13次,減少到了近年來平均每年2到3次。
楊文斌:“因為我們乾旱區現在最大的生態問題是水分惡化,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河流斷流,湖泊縮小。現在在三北防護林區種植的低密度防護林一定程度上可以補給地下水,緩解農業對地下水造成的過度利用。”
楊文斌表示,三北防護林工程目前已治理了我國近20%的沙漠面積,但這無法干預大氣流動,當沙塵遇到強大氣旋時依舊容易產生沙塵暴,所以沙塵天氣無法徹底消除。
楊文斌:“改造大自然投入比較大,帶來的效益相對少一點。我國防護林治理面積還遠遠不夠,現在整個沙漠面積的20%都還沒治完,還有80%的沙漠面積還是會起沙的。我們控制不了大氣環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控制地表,減少風蝕量,減少釋塵量。”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佈局示意圖/來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沙塵天氣出行要主動防護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面對沙塵天氣,自我防護十分重要。
馬軍:“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可能完全消除,像北京所在的位置就非常接近這些沙源地區,如果我們居住生活在這裡,就要準備和它長期共存,做好適應、應對的準備。”
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崔小波表示,沙塵天氣時有相關疾病的人群要特別注意,儘量少出門。
崔小波:“市民出行要做好防護,過敏性人群戴的口罩要更好一點,防止沙塵過敏。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炎的病人、老人、孩子要儘量避免在室外活動,一般出現咳嗽問題不大,但如果感覺到呼吸窘迫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可以就醫。”
北京警察學院教授柳實表示,市民如果在沙塵天氣裡開車出行,需謹慎駕駛,拉開車距,放慢車速。
柳實:“開車時第一要引人注意,第二要減慢車速,能見度低於50米的時候,車速不能超過每小時20公里。第三要提高警惕。第四要留有餘地,縱向、橫向的安全距離都要加大。”
汽修專家邵清提醒車主,汽車在沙塵天氣行駛後,應及時檢查排水系統和散熱系統,防止不必要的損耗。
邵清:“塵土大量進入流水槽和天窗的話,會把細小的排水孔給堵塞了,因為排水不暢,水有可能會進入車內。車在沙塵環境下開了幾天後,一個是要檢查排水系統,清潔散熱系統,再把空調濾清器也檢查一下。如果堵的話,進行清潔或者是根據情況把它更換了。”
記 者 | 翟 瀚
編 輯 | 趙明聰
主 編 | 程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