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又一弒母案引爆網路:“黑龍江15歲女生弒母藏屍冷庫”

事情的起因是:劉某某不想上學,但是其母親希望她繼續上學,劉某某與母親發生口角後將其殺死。

為了掩人耳目,她特意用毛巾將事發現場的血跡擦乾淨,將屍體裝入編織袋,運到冷庫存放,自己則對外人謊稱媽媽跟陌生人出走了。

這起慘案發生於2020年12月3日,直到劉某某的父親發現異常,事件的真相才公佈於眾。

在這個15歲孩子的身上,我看不到悔恨,看不到親情,看不到感恩……能看到的只有仇恨!

都說母親最大的災難就是生兒育女,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再到咿呀學語。

女人將大半生的時光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不曾想,子女反過來竟是一場獸性的殺戮!

低齡化、高智化、反人性化已經成了這些青少年犯罪的新問題。

那些本是家庭、社會、國家培育的“希望之花”,為何在這花一樣的年齡犯下世人難以接受的暴行?又是誰開啟了他們暴行的“潘多拉盒子”?

失控的情緒腦給了獸性的癲狂提供了內驅力

芥川龍之介在《羅生門》中寫道:“我曾聽說住在羅生門的惡鬼,因為害怕人性的殘忍而逃走。”

近幾年來,這種反社會型人格無感情、無善惡觀、無倫理道德的案件頻頻發生。

2016年9月,黑龍江肇東16歲女孩陳某因父母不給錢,故將母親於家中囚禁,不給吃飯,還將母親綁在凳子上毆打,最終,其母親不堪重負被折磨致死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縣三塘鎮學塘村,13歲少年因家庭瑣事,錘殺雙親並淡定逃跑,被抓獲後沒有絲毫愧疚之意。

2019年3月16日,蘇北一名13歲男孩王某因不服母親管教,遂與母親發生激烈衝突,最終,男孩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

2020年5月23日,山東一名15歲高中女生,因母親對其要求過於嚴格,引發母女矛盾將律師母親勒死,裝入行李箱。

縱觀這些弒母案件,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案件的起因緣由不一,但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在瞬間爆發,成為失控的“猛獸”。

而這種情緒失控用平常話來說就是“不經大腦思考,腦子一熱,就這麼幹了!”

那麼“腦子一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控制人類情緒的“哺乳腦”出現了問題。那麼何為“哺乳腦”呢?

美國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萊恩(paul maclean)曾在三腦理論中首次提到哺乳腦,他認為人腦的結構可分為三層。

最下層為“爬行腦”(也叫本能腦,即腦幹),主要負責人類的生理機能。

中間層為“哺乳腦”(也叫情緒腦,原始腦,即邊緣系統),主要負責人類的情緒變化。

最上層為“人類腦”(也叫理性腦,智慧腦,即大腦皮層),主要掌管思考以及邏輯思維。

弒母慘案的背後,往往是因為控制情緒的“哺乳腦”,出現了過激的反應。

所以一旦遇到了外界的刺激,未成年人就容易啟用哺乳腦(情緒腦),在情緒的支配下出現衝動的行為,釀成難以下嚥的苦果。

人類腦(理性腦)與哺乳腦(情緒腦)的失衡狀態,是青少年衝動行為的關鍵因素。

不滿、怨恨、憤怒,這些負面情緒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了,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在瞬間爆發,成為失控的“猛獸”,驅動著劉某某後續的暴行。

在這過程中,我們的哺乳腦(情緒腦)過度被的啟用,並佔據了整個大腦資源,從而佔領我們的心智。

另一方面,由於哺乳腦(情緒腦)的作祟,激發植物神經系統的反應性(心跳加快,面板電升高,血壓上升等),使劉某某處於應激狀態,從而做出過激、不可控的行為反應。

罪惡的種子往往源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映象

在電影《唐人街探案3》中有這麼一句話:“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製造黑暗的人。”

美國曾經有一項關於攻擊性暴力行為研究的一個重要心理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將72名兒童分為三組。

給一組兒童觀看成年人對人形玩偶進行攻擊,並且對成人的行為進行獎勵的影片,給另外兩組兒童觀看非攻擊性行為影片或不觀看任何影片。

結果發現:觀看過成年人對人形玩偶進行攻擊的小組成員,對人形玩偶進行拳打腳踢的比率遠超過其它兩組。

我們是用心智來獲取知識的,但兒童卻是直接將知識吸收進他的心靈生命。

蒙臺梭利博士透過觀察發現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所謂“吸收性心智”就是指兒童的精神可以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他周圍的印象,來構建自己最初的內心世界。

而這種心智接納一切,不評斷,不拒絕,不迴應。

而我們大腦中的映象神經元的活動就是“模仿學習”的生理機制。

映象神經元也許是模仿他人動作以及學習能力的基礎,從而使得映象機制成為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橋樑。

與大腦中儲存記憶的神經迴路相似,映象神經元似乎也成為特定的行為程式模板。

有了映象神經元的這種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基本動作,在看到這些動作時,也能迅速理解,而不需要複雜的推理過程。

在家庭中,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任何舉動都會被孩子腦中的映象神經元給“映象”,最終成為孩子自身的東西。

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在其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提到:

“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時代變了,孩子變了,可唯獨父母們沒有變

回想一下,我們那個年代,家長和老師根本不講究任何方式方法,即便遇到天大的負面情緒,也沒有什麼心理疏導。

然而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輕而易舉”的患上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做出各種各樣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呢?

華師大心理諮詢中心特聘兒童青少年講師陳默曾說道:“現在的孩子,是時代和社會的矛盾綜合體。他們早就變了,家長和老師還在執迷不悟。”

如今的父母,大多數面臨的是90後和00後孩子,他們大都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

別以為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你錯了!其實,他們揹負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壓力要比我們大的很多!

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話語權,可現實是很少能得到平等的對話。

他們希望父母相信並支援他,可抵不過父母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他們希望和父母成為好朋友,可父母總是帶著權力與孩子溝通。

……

如今的孩子,在各種家庭關係中變得躡手躡腳地,他們缺少朋友,沒有釋放壓力的出口,更沒有父母對孩子心靈慰藉。

結果顯而易見: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不得不承認,中國教育的失敗,在於學校和家長把孩子都當成可操控的物品。學校和家長不在乎孩子的感受,為何要求孩子要考慮他人的感受?

寫到最後:

弒母案件的頻頻發生,讓我們不禁感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怎麼變成這樣了!

誠然,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這個家庭的好壞。

但在這一起起悲劇中,不僅僅是簡單的家庭教育問題,更映射出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的忽視。

徐凱文教授曾在《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演講中提到:“在這個買櫝還珠的時代,我覺得我們扔掉了很多東西。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掙錢上,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和陪伴,這時候孩子不出問題才怪。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

願每個家庭充滿幸福和愛!

8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13歲男孩殺幼童、15歲女生弒母藏屍:真有天生的犯罪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