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不久前,拼多多員工加班猝死事件引發熱議。類似事件頻出,大家不由得疑惑,為什麼有人會甘願受企業加班的壓迫呢?這一現象不能改善嗎?

圖:網友關於此事件的熱議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公司女員工張某霏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一週後的1月9日18時,拼多多員工譚某林在其家鄉湖南省長沙市家中跳樓,不幸身故。拼多多事件撕開了公司光鮮背後高壓的工作機制:月平均工時300小時,部門每天平均凌晨2點下班,近乎嚴苛的考勤制度。

事實上,加班現象在中國職場屢見不鮮。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8月,全國企業就業人員每週平均工作46.1小時,比勞動法規定的44小時多2小時。《中國青年報》於2018年3月對1980位員工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48.4%的受訪員工每週至少加班一次。

圖:網路中流傳甚廣的“社畜”自嘲

伴隨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而來的,是員工健康狀況頻出。

2020年12月,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動員大會期間猝死,法醫鑑定為過度疲勞。

2018年10月,36歲的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在經歷了22個月無休後突然猝死。

明知前方是無盡深淵,為什麼大家還要枉顧健康拼命加班呢?

拼多多在知乎上的驚人回覆引發海嘯效應,“社畜”自嘲的所謂“奮鬥精神”的無奈與壓抑讓輿論重新聚焦並審視“007”“996”“白加黑”等“加班文化”。

圖:拼多多在知乎上回應員工猝死事件

“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

底層人民,用命換錢。

我們真的逃不開用命換錢的宿命嗎?

01 “加班文化”下的囚徒困境

用命換錢,先是是否加班的問題。

我們能夠拒絕加班嗎?答案是,幾乎不能。

每每提到“抵制加班”,總有人說,勞動者應該拒絕加班。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加班,企業也沒有辦法,只能妥協。

又有人說,如果擔心拒絕加班就找不到工作,那是因為能力不夠。如果一個人足夠優秀,哪怕不加班,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好像很有道理,但實際難以成立。作為個體的勞動者們,在面對是否加班的決策時幾乎沒有話語權。更有趣的是,調查顯示,等級越高的員工似乎更沒有拒絕加班的底氣,往往加班時間也越長。這打破了勞動者們發展自我與加班相抗衡的最後期待。

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從囚徒困境說起。

圖: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一個老掉牙的例子。

兩個囚徒A和B被隔離審訊。如果A和B彼此背叛,都招供罪行,都會被判刑10年。如果一個人招供,另外一個人沉默,則招供的無罪釋放,不招供的關閉15年。如果兩個人都不招供,因為證據不足,兩個人都只會被關閉1年。

如果你是囚徒A或者B,你會怎麼選擇?

我們一起來做個假設。

也就是說,如果只考慮我自身的利益:

在對方背叛的情況下,我招供(關閉10年)比沉默(關閉15年)的結果更好。

在對方不背叛的情況下,我招供(無罪釋放)也比沉默(關閉1年)的結果更好。

發現了嗎?無論對方的選擇是什麼,我選擇招供的結局都是比不招供更優的。

從理性的角度,我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招供。

於是A和B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背叛,兩位都入獄15年。而全域性來看,還有一個最優解,那就是雙方都不背叛。這個故事裡面,雙方都不背叛,其實都能更得利。但是雙方為什麼都會選擇背叛呢?因為單就個人來看,不背叛的代價非常的大,完全依賴於對方也不背叛(否則,就被槍斃了),而背叛的收益相當可觀(如果對方不背叛,我就拿200萬走人了)。 而在是否加班這場博弈中,我們應當怎麼從囚徒困境這個角度去理解呢?

勞動者們同樣面臨加班和不加班兩個選擇,即:

圖:加班情況下的囚徒困境

類似的,比較情形1和情形2,情形3和情形4,無論對方的選擇是什麼,我選擇加班都會比不選擇加班更得利。

而對於那些已經在企業中獲得一定地位和等級的人而言,他們拒絕加班的可能成本更高。因為他們在以往的工作歷程中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得到的也更多,所以一旦被企業辭退(情形2),或者企業收益受損(情形4),丟失這份不錯的工作帶來的結果將更為嚴重。對這類企業中高層而言,能力或許是與公司議價的資本,但更多將會成為公司約束自身的繩索。

總的來說,勞動者們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總是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問題。每個人都希望自身可以得到的更多,恨不得大家都不加班,自己一路加薪升職。

人才市場中永遠都不會缺少願意加班的人,從勞動者著手遏制”加班文化”,只能是空談。

02 我們因何落入囚徒困境

那麼,加班真的是大勢所趨、不容改變了嗎? 通俗而言,囚徒困境的成立有兩個條件,也就是說,形成大家“競相”加班的局面在滿足這兩個條件時才會成立。

一是群體合作的總報酬低於背叛的誘惑的。即,“大家都不加班”所得到的小於“只有自己加班”得到的。

二是受騙付出的代價大於相互背叛受到的懲罰。即,“只有自己不加班”所失去的大於“大家一起加班”所失去的。

這兩個條件都落腳於,加班與否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後果?

儘管研究和實踐都普遍認為,加班工作會損害員工的生理健康(如導致更多的疲憊和傷害事故)與心理健康(導致工作倦怠、焦慮和抑鬱等),但不可否認的是,加班與疲勞等不利的健康結果之間可能還存在其他因素的影響,忽視這些影響可能會讓二者間的真實關係變得模糊。

不少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加班可能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後果,還會產生積極的後果,如有利於心理健康和工作滿意度。更遑論,在“加班文化”盛行的當下,加班帶來的可能是薪水增加、職位提升、地位上漲…

部分學者從員工自身的角度,總結了員工加班的各類動機與原因,這或許能解釋加班能夠帶給我們什麼,以及,不加班將會導致什麼結果。

圖:員工加班的動因

加班行為首先可以分為“真實”和“虛假”兩類:

“真實”指加班時間做事,“虛假”指加班時間不做事;另外,採取“主動”和“被迫”去辨別員工加班的動機,“主動”側重於個體為了獲得某種獎勵主動進行加班的,而“被迫”側重於個體為了避免面對某種懲罰而不得不加班。

員工為了追求工作的樂趣和愉悅感,實現自身的工作目標,獲得加班帶來的物質獎勵或晉升機會,以及在領導、同事等面前展示吃苦耐勞、奉獻、忠誠等正面形象而加班。為了避免因工作未完成、沒有和同事一樣加班、違背公司考勤制度等而受到物質和職位懲處,被迫加班。

03 打破規則,困境突圍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在於,是誰決定了加班會帶給我們什麼?

是誰規定了加班可以獲得物質獎勵和晉升機會,誰規定了加班代表著吃苦耐勞、忠誠奉獻?是誰要求8小時完成12小時的工作,誰提出不加班就只能被社會所淘汰?

在囚徒困境中,除了有囚徒,還有制定規則讓囚徒去選擇的人。囚徒只有在既定規則下的選擇權,資本家們卻似擁有制定規矩本身的權力。也因如此,只要規則不變,博弈論就成立,勞動者們將必然會陷入囚徒困境,結果總是996甚至007。

我們真的逃不開“加班文化”的囚徒困境嗎?

起決定作用的,除了資本,還有法律,有政府,有社會。

因揭露拼多多事件被公司強制辭退的員工王太虛說,“世界不該是這樣執行的”。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加班乃至過度勞動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但是, “世界不該是這樣執行的”,世界也不會是這樣執行的。

面對公司不合理的制度,勞動者們漸漸學會拒絕、不斷髮聲,學著用《勞動法》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社會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實現“人性化”,努力給奮鬥者們一些喘息的機會。

給彼此一點時間,困境會得到解決。

圖:堅決遏制畸形加班現象

當下的話,管他996或者007,受不住就趕緊逃吧。

加不加班我們或許沒有太多選擇,用命換錢卻是萬萬不可。

畢竟,我們努力工作的意義,不是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而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參考資料

[1]汪丁丁.理性的追問——關於經濟學理性主義的對話[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賈姣姣. 囚徒困境與經濟學的若干問題探討[J]. 中國對外貿易, 2010, 000(019):204.

[4]崔景怡,李錫元,薛瑩.加班行為能提升員工工作倖福感嗎?[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0,22(1):80-91.

[5]Van, Der, Hulst等.Associations between overtim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high and low reward jobs[J].Work & stress,2001,15(3):227-240.

[6]Deci, E.L., Ryan等.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文字 餘紅玉

編輯 楊宇馳

稽核 李小玲 周藝婷

10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闢謠!“4月1日再無愚人節,只有消防英雄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