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 2018 年,全世界每年都有125 萬人的生命止步於道路交通傷害,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 3000 多人因此而死亡,而其中,佔比最高的就是兒童。
而中國疾控中心資料的顯示是:中國每年約有22000 名兒童因交通事故而死傷。
換一種說法就是,平均每小時有 3 個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或死亡。
交通意外傷害,已經成為中國 14 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二大死因(僅次於溺水),這一資料遠高於我們熟悉的各種兒童疾病。
有一個已經無法忽略的事實是,孩子們已經生活在汽車激增的環境中:
在 2005 年,平均每 8.5 名 0~14 歲中國兒童對應 1 輛民用車;
而到了 2018 年,平均每 1 名 0~14 歲中國兒童就要對應 1 輛民用車。
伴隨著的是,途徑幼兒園、小學等學校區域,59.6%的機動車有超速現象。
在越來越多的出行中、身處於越來越密集的車流中,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在哪裡?我們又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孩子呢?
這兩個地方事故高發
家長千萬要警惕
1. 過馬路沒有抓緊,孩子突然橫衝直闖
最危險的地方,莫過於馬路。
就公安部交管局介紹,兒童交通事故呈現的明顯特徵是,步行時發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佔總數的49.5%,其中62% 的事故中存在兒童過馬路時突然橫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為。
處在兒童階段的認知,會大大影響他們對道路環境危險的預判能力。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還處在一種比較矇昧的自我中心階段,甚至對周圍環境的反饋都處在極低的階段。
甚至,就身體發育的感知能力而言,孩子還無法及時地把通過視覺、聽覺接受到的資訊進行理解和處理,更別提作出更快、更安全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當一輛車駛來的時候,對於一個兒童來說危險是加倍的。
他們甚至會突然衝出去,或者停在馬路中央不動,他們還無法明確「車輛正在向我駛來,有可能會撞到我」這一概念。
這樣的認知帶來的悲劇實在是太多、太多。
2019 年 8 月 25 日,在浙江台州,一名小孩從服務區大樓步行出來,穿越綠化帶後徑直穿過車道跑向停在傳送對面的大巴車,被駛進服務區的白色越野車撞倒,被撞出將近 10 米遠。2019 年 8 月 21 日,重慶璧山一名小朋友突然從人行道衝進車流中,黑色轎車躲避不及,孩子瞬間被撞翻。2019 年 3 月 16 日,浙江武義,王某駕駛電動車原本行駛在右側車道,在超車後,騎到了對向車道上。 與此同時,一名孩子突然衝到路上,車和人直接撞了起來,孩子被撞倒地,吳某和電動車一起側翻摔在地上。2018 年 11月18日,深圳龍華區何某高行駛至人行橫道處時,未減速讓行,右側車身與跑步橫過人行橫道的 1 歲 9 個月的王姓小孩發生碰撞並碾壓,造成王某當場死亡。2. 孩子在家門口玩耍,進入「汽車盲區」
我們一般認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小區裡遛娃讓人安心,但真的是這樣嗎?
令人心碎的是,兒童交通事故集中發生的第二大區域就是在小區、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等場所。
這些在「家」附近的場所,發生的事故佔到了兒童交通事故總數的 15.9%。
小區門口的入口,以及其他地方的車道入口常常是事故的高發地。幼兒不要在此周圍玩耍,成人帶孩子路過門口時,要看護好你的孩子。
不要有任何疏忽。
2019 年 9 月,湖北應城,女子帶著2歲女兒在車庫拐彎處等老公,一輛越野車駛來將蹲在地上的母女碾壓,後又倒車再次碾壓,造成小孩不幸身亡,母親肋骨骨裂。2019 年 7 月 16 日,廣東惠州,一司機在駕車時,撞到了在門口玩耍的一歲幼童,孩子遭碾壓不幸身亡。2017 年 11 月,安徽亳州,一男童在巷口玩平衡車時,一轎車拐進巷口,因孩子處於司機盲區,轎車右前輪直接將孩子碾軋,事故致男童胸腹部受傷。面對這個激增的、毫不留情的行駛機器,我們只能看著它一次次地吞沒、傷害小小的生命嗎?
其實,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而一個微小的改變,就可能可以躲開這場災難。
家長一定要知道:
抓住胳膊、注意盲區
1. 拉孩子的胳膊,而不是小手
兒童的感知能力還未發育充足,到達一個「綜合性」環境中,他們沒有能力對面前的聽覺和視覺資訊進行處理,思想會集中或遲滯在自己當前的樂趣中,而忽視了近在咫尺的危險。
大人若是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孩子的手小、受力面積也極少,很容易掙脫。一旦孩子掙脫大人跑上車來車往的馬路,很容易會發生事故。
帶孩子出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切記看護者和孩子之間保持一臂的安全距離。這樣才能保證發生任何意外情況時,家長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拉住孩子。
更重要的是,在過馬路的時候,家長要儘可能地要牽住孩子的手腕,這幾釐米,可能是真正關乎生命安全的幾釐米。
相比於牽孩子的手,牽孩子手腕更能讓家長牢固地抓住孩子,而不至於「在孩子扭動時、或者因為手出汗滑而鬆手」,也不會讓孩子脫離自己的控制範圍,從而引發不可逆轉的傷亡事故。
牽手腕更能保證孩子在成人看護者的控制範圍內,是一種相對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2. 注意車輛盲區的位置
除了上文所說的,兒童的感知危險、以及對綜合性環境的處理能力較弱之外,學齡前兒童的視力能力也在發育過程中:
2 歲的幼兒視力大致在 0.4~0.5 之間,到了 3 歲時達到 0.5~0.6,4 歲達到 0.6~0.8,一直到 6 歲才能達到 1.0。
同時,兒童的兩眼視角範圍也遠遠小於成人。
因此,與成人相比,兒童不能及時觀察到從遠處向他們駛來的車。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他們也沒有能力及時避開向他們駛來的任何車輛。
再加上,孩子的身軀嬌小,極大可能被車身遮蔽,而進入司機的盲區。
而在小區、停車場、路側停車區域的玩耍之所以這麼危險,其實是從孩子的盲區進入司機的盲區。從一個盲區到另一個盲區,危險加倍。
那麼,在類似的情況下,我們尤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1)車頭正前方
車子的正前方對於成年人,或者身高高於 1 米的兒童來說,即使站在車頭下方也不存在盲區。
不過對於身高在 1 米以下的兒童來說,卻是一個大盲區。坐在車裡的司機,可能完全不會看到、甚至也不會意識到已經有小寶寶跑到了車前。
(2) 車前側靠近大燈的位置
國內駕駛位設定在左邊,所以車子右側的盲區比左邊多。
另一個地方是靠近右側車身旁邊、車子倒後鏡往車頭延伸的區域。
(3)車後方
車子後方因為距離駕駛員較遠且中間阻隔多,盲區區域非常大,容易在倒車時候發生意外。
當兒童身高低於110cm 時,司機並不能通過車內後視鏡觀察,轉頭向後也不能看到。雖說現在有的車有倒車雷達,但是並不能解決車尾盲區的問題,反而更應該注意。
這樣的災難一旦發生,家長的悲痛無以復加。
我在整理類似的視訊與現場時,即使中間隔著幾重時空,仍然無法抵擋那種撲面而來的痛苦,無法隔絕現場家長突然之間的惶惑、遲滯、撕心裂肺。
一個孩子面對一輛行駛的汽車,他們會做出什麼反應,他們會身處在多大程度的危險中,我們作為監護人,有著無法推脫的責任。
保護孩子,讓那些可以避免的、侵害孩子生命的事故不再發生,是我們作為家長的最大使命。
不要輕敵、不要心存僥倖,不如就從最起碼的學習與預防開始。
參考文獻
1. SAFEKIDS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
2. 2005年和2012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資料
3. 國家統計局資料
4. 校區車速測試課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上海花木社群,2011年
5. 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ies, WHO & UNICEF, 2008.
6. 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WHO, World Bank, 2004
7.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 6城市兒童道路交通行為觀察課題,2014年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http://6d.dxy.cn/article/609990
https://news.163.com/19/0531/14/EGGTEA2R00018AOR.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451359.html